-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并全身多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并全身多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侯明华 蔡立峰(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一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最新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多处转移临床资料,查阅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ARMM分为无色素性和有色素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肛门部肿块或疼痛、便血等,肿瘤距肛缘几乎均lt;7cm,易误诊为痔疮、直肠癌等常见疾病。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S-100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早期易发生血源性转移或淋巴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或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预后极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因尚不明,误诊率可达80%以上。目前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术后首选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肛管 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免疫组化 误诊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57-0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占全身黑色素瘤的0.4-1.6%,占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0.2-1.2%[1]。大多ARMM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肛门疼痛或不适、肛门肿物等,但易误诊为痔疮或肛门脱垂,Slingluff[2]报道首次就诊误诊率为80%。最常见的体征是直肠指诊时触及肿物或肛门口突出物,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并取标本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确诊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HMB45、S-100、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3]。ARMM多位于齿状线附近,由于此处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早期易血行转移至肝、肺和区域淋巴结转移。ARMM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低于10%[4]。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生物治疗和Yervoy免疫治疗也在临床发挥作用,可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减少死亡率。现结合我院收治ARMM 1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性,26岁,因便血1月伴大便性状改变于2012年1月8日入我院治疗。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大便表面附有鲜红色血液,排便后无痛性血便。在当地医院查CT提示“肝脏多发实性占位:转移癌可能”,后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年前曾行剖宫产,体重减轻约10Kg。入院体查: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有压痛,活动度差。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5cm的横行陈旧性瘢痕,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查(KC位):距离肛门2cm处3-5点方向可触及一肿块,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大小约3times;4cm,质地坚硬,不可推动,有触痛,指套退出有鲜红色血迹。查Hb:107g/L,HBsAg(+),Alb:33g/L,CEA:1.67ng/ml,AFP:1.43ng/ml。腹部B超:肝内多发性结节,考虑转移性肝癌;肝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全腹CT示:直肠癌并盆腔、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盆腔少量积液。肛门肿块病检:肛管恶性肿瘤,倾向恶性黑色素瘤。入院后,经专家会诊后认为青年女性患者,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并肝脏、淋巴结等全身多处转移,为肿瘤晚期,预后极差,无明确手术指征,可行放化疗辅助治疗,遂予以氮烯咪胺+顺铂二联化疗,无明显化疗副作用出现。半月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于2012.02月再次入院。体查:营养不良,左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硬,部分融合,大小约2times;3cm,肝肋下平脐,剑突下四横指扪及,质硬,肝区有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肛查(KC位):距离肛门2cm处3-5点方向可触及一菜花样肿块,大小约3times;4cm,质地坚硬,活动度差,触痛明显,指套退出无明显血迹。腹部彩超:肝内多发高回声结节,考虑转移性肝癌;肝脾大,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盆腔少量积液。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2012.02更改为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二联化疗,患者出现发热、大量腹水、下肢浮肿、全血细胞持续减少等。查血常规:WBC(1.3times;109/L)RBC(1.67times;109/L)Hb(56g/L)PL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