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致病因子及耐药性检测方法学的探讨.docVIP

肠球菌致病因子及耐药性检测方法学的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球菌致病因子及耐药性检测方法学的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肠球菌致病因子及耐药性检测方法学的探讨 刘艳华(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开展对肠球菌致病因子和耐药性检测方法学的研究,对认识肠球菌的致病机理、预防院内感染、新药的研发以及临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肠球菌 致病因子 耐药性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379-02 近年来,肠球菌的院内感染、耐药菌株在逐渐增多,致病性也在逐渐增强,多重耐药明显,尤其是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出现,使临床治疗陷入困境,因此对肠球菌的毒力因子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好的检测方法,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致病及耐药机制,从而为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对抗肠球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肠球菌的毒力因子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致病因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1.1 致病物质的检测[1] 多用Western 印迹杂交、ELISA、重组蛋白等方法检测致病物质及其功能。 1.2 致病基因的检测[2] 多用PCR、RT-PCR、斑点杂交、 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检测致病基因的携带及表达调控。 1.3 证实肠球菌毒力 通过建立CBA小鼠尿道炎或大鼠腹膜炎、兔心内膜炎、兔内眼炎等动物模型、构建致病基因缺失或插入突变菌株、对不同标本、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地区分离的肠球菌的表型和基因型进行比较,明确肠球菌的毒力。 1.4 致病物质的表型检测 1.4.1 细胞溶解素的表型检测 细胞溶解素在含有人、马或兔血的琼脂平板上表现beta;溶血,但不能溶解羊血。因此,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多采用羊血制备血平板,常常会出现肠球菌溶血假阴性表型。 1.4.2 肠球菌生物膜的表型检测 肠球菌在聚苯乙烯表面和宿主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形成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可以看到由肠球菌菌体组成的生物膜,极难清除,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1.4.3 明胶酶的表型检测 明胶酶可以酶解明胶,使之液化。将肠球菌接种在含3%明胶的Todd-Hewwit琼脂中培养、冷藏后,产生明胶酶的肠球菌菌落周围即出现浑浊的晕,此时若将Frazier液(氯化汞15克,浓盐酸2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倾倒在平板上即可在菌落周围观察到透明条带。 1.4.4 聚集物质的表型检测 肠球菌在信息素的诱导下发生聚集现象,并可以粘附于肾上皮细胞(Vero细胞)和肠上皮细胞(Caco-2细胞),用电 子显微镜即可观察到。 1.4.5 胶原蛋白粘附素的表型检测 表达胶原蛋白粘附素的肠球菌在 体外环境中可以与胶原蛋白Ⅰ发生粘附,促进感染发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可以观察到。 1.5 巨噬细胞内存活试验 肠球菌可以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存活,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将肠球菌注入10周龄的BALB/c小鼠体内,4小时后腹穿提取巨噬细胞,加入抗菌素并放C O2环境培养以杀死胞外细菌,计数胞内存活菌,明确肠球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状态。 2 耐药性的检测 2.1 体外敏感试验 2.1.1 依据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 L S 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 2.1.2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 C L S)规定,用平皿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等抗菌药物对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2 质粒接合转移试验。 2.2.1 液体接合实验 分别将供体菌和受体菌FA2-2和BM4105RF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37 ℃孵育过夜,按1:10混合,37℃孵育4小时以后,涂布于供体菌和接合菌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供体菌用含万古霉素选择性培养基,接合菌用含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呋西地酸的BH I选择性培养基),37℃48小时观察结果,记录接合菌和供体菌的菌落数,计算转移频率(接合菌/供体菌)。 2.2.2 滤膜结合试验 分别将供体菌和受体菌FA2-2和BM4105RF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37℃孵育过夜,按1:10混合,加压通过滤膜,将滤膜置于B H I培养基的表面,37℃孵育过夜,取滤膜置于BHI液体培养基1ml中,震荡洗涤后取菌液,按照10倍的稀释法分别均匀涂布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