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心理学2012(上)
心理咨询师 基础心理学;;;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感觉和知觉
四、记忆
五、思维、言语及想象
六、意识与注意
七、需要与动机
八、情绪、情感和意志
九、人格;一、绪论;(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内容:
1.认知;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气质和性格
(内容又分两类:一是心理过程;二是人格或个性)
;;;心
理
现
象;无脊椎动物——神经链——感觉
脊椎动物——脊髓、脑——知觉
灵长类动物——大脑——思维萌芽
人 类——大脑皮层高度发展——思维意识
;(二)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物质发展演变到一个高度阶段——出现了神经系统(N)
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出现了心理活动(心理现象)
神经系统才能对事物的信号进行反映,信号反映才称得上心理的反映。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非物质的)。
心理反映是能动的,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
1.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建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说心理学短暂,是说科学的心理学的诞生才百余年的历史。
我们将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e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视作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也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史学家穆非(Murphy)指出:“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一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2.学派纷争
构造心理学(冯特,从意识找心理规律)
行为主义(华生, “不谈心理的心理学”,直问行为):刺激和反应(S-R)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完形即整体:从整体研究,非反射弧的集合)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
;反射弧;
弗洛伊德的心理三层结构;皮亚杰的个体心理发展研究:
0~2岁(脑重900克)——感觉运动阶段
2~7岁(脑重1250克)——前运算阶段
(用语言交往、储存许多表象形象思维能力)
7~11岁(接近成人脑)——具体运算阶段
(运用概念认识事物)
12~15岁(脑重同成人一样)——形式运算阶段
(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进行抽象思维);3.当代心理学研究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重视对内在价值的认识,提倡发挥潜能)
认知心理学(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四)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客观性原则(好恶、主观猜测、歪曲)
辩证发展原则(人从小到大一直变化,又相互联系、制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包括各行业,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感觉和知觉
四、记忆
五、思维、言语及想象
六、意识与注意
七、需要与动机
八、情绪、情感和意志
九、人格;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传递;;2.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脑神经——
皮质脊髓束)
;4.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二)内分泌系统与心理;;;(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反射弧;2.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5个: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和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扩散和集中(条件反射的泛化即由神经扩散过程引起;条件反射多次学习区别了不同刺激,形成分化,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即兴奋过程的集中)
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进行时,引起另一神经过程出现(某部位神经兴奋引起周围神经抑制为负诱导;某部位抑制引起周围神经兴奋为正诱导;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继时性诱导)
动力定型(经训练,第一个刺激实现条件反射后,未经后面的刺激即陆续出现条件反射,形成反应定性系统)
你读书时,是喜欢睡觉,还是孜孜以求?(兴奋与抑制);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感觉和知觉
四、记忆
五、思维、言语及想象
六、意识与注意
七、需要与动机
八、情绪、情感和意志
九、人格
;三、感觉和知觉;(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