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学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物质生活民俗的内容: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等方面的民俗。 二、物质生活民俗不仅满足了生理需要,还满足了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1、主食: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豆类等。 2、副食: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 3、特产和菜系 4、用餐制 第一节饮食民俗 二、节日食俗 三、祭祀食俗 (来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 四、待客食俗 五、特殊食俗 第二节服饰民俗 一、民间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衣、袍、裤、裙、袜、鞋等) 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簪、杈、耳环等) 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染指甲、文身等) 4、具有装饰作用的工具(挎包、香囊袋等) 第二节服饰民俗 二、服饰的发展阶段 1、最初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目的 2、第二个阶段。以适应生产需要为目的 3、第三个阶段。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第四个阶段。含有某些政治观念和社会观 念 第二节服饰民俗 三、服饰的构成要素 1、质。服装原料的性质 2、形。服装的样式 3、色。服装的色彩 4、饰。佩带的饰物 5、画。服饰的花纹图案 第二节服饰民俗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第二节服饰民俗 第二节服饰民俗 四、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明治维新(西装) 辛亥革命(中山装、列宁装) 文化大革命(草绿军装) 改革开放(服饰多样化) 第二节服饰民俗 图片 第二节服饰民俗 六、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 服饰的演变越来越简单、大方 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 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历史发展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服饰的变化。 现代服饰上的等级身份界限和行业界限已逐渐削弱或消失。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1、第一个阶段:利用天然空间(巢居、穴居) 基本特点:利用天然的空间,经过适当加工,作为避风雨、避群害的栖息之所。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2、第二个阶段:人造住房(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基本特点:均以封闭性的结构形状为其共同特征。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二、民居建筑典型介绍 1、四合院(汉族、白族、纳西族)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特点:①院落四面是墙壁,没有窗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 ③设有堂屋 ④四方房屋下有檐下回廊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