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配合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配合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疗效观察
倪瑜斐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1)
【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配合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配合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结果 总有效率97.87%。结论 本文阐述的手法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 滚法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028-01
自2005年~2010年,笔者采用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配合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本组计4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9例。年龄23~44岁。病程2天~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其中L3/4突出者5例,L4/5突出者19例,L5/S1突出者23例。左侧突出者29例,右侧突出者1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单侧下肢放射痛,除外中央型突出、巨大型突出、椎管狭窄及多处椎间盘突出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滚法:患者放松,卧床。术者立于患者患侧,滚法操作患者腰骶部、臀部及下肢的病变节段神经反射区。其中腰骶部手法操作5分钟左右,下肢由上往下3~5遍,手法力求均匀、有力、深透。以术者手感肌肉放松或患者能忍受为度。
2.2 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1]:患者坐于床尾,面向床头,双脚分别置于治疗床两侧。
术者定点于病变节段或者手感有偏斜的椎间隙旁。患者十指相扣,抱头。术者一手拇指按住先前选定的定点处,另一手由患者前方探至对侧固定于对侧肩胛骨处。令患者放松,置上身重心于术者手臂。术者固定患者上身,以肩部发力,使患者上身前屈至定点处有牵张感,再带动患者上身往定点侧旋转。此时多可听到“咔喀”的响声,或者拇指下有明显滑动感。左右各行一次。手法要求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2.3 患者俯卧位,横擦腰骶部。术毕。
2.4 隔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2]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deg;以上,能恢复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
本组47例,治疗时间最短3天(2次),最长1个月(15次)。结果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29例,占61.7%;好转17例,占36.2%;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87%。
4 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以腰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特征。究其病因,不外乎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闪挫、受寒等。临床上也直接以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为诊断依据。患者多有病变节段棘间、棘旁的压痛。笔者以为,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是本病最基本的生理性改变,而腰椎结构的平稳性失衡与前者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是疾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张光铂等[3 ]的研究表明,腰椎小关节的不对称导致该节段椎间盘变性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Noren等[4]认为,小关节不对称是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本病而言,笔者的治疗思路注重脊柱生理架构的稳定性的恢复。由此临床上化繁为简,直接以滚法治疗患部以舒筋通络止痛,再施以腰椎坐位旋转定位扳法,力求尽量恢复腰椎结构的平稳性。
推拿一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流传甚久,具有无创、简、验、便的优势。然而,手法一途,仁者见仁,彼此间差异很大。术者本身的体质功力、手法的熟练程度、对疾病的分析认知以及对手法精细处的把握,对疾病转归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4.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64.
[3]张光铂,绳厚福,史振才.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变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5):199-201.
[4]Noren R,Trafimow J,Andersson GB, et al.The role of facet joint tropism and facet angle in disc degeneration[J].Spine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