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docVIP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  (1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新疆昌吉 831100)   (2昌吉榆树沟镇卫生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失眠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组,在腹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选背俞穴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58例失眠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结论: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针;背俞穴;失眠;辨证选穴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85-02   失眠症状不一,或难以入寐,甚至彻夜不寐,或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眠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病之一,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采用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病例均为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2012年1月至2015 年10月的失眠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8例;年龄23~75岁,病程0.25~5年。   1.2 诊断标准[1]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则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失眠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75 岁。③能够接受针刺治疗者。④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药 2 周以上。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者。②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③过敏体质。④药物引起失眠者。   1.5 中医分型标准[2]   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弦,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1.6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腹针治疗,处方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腹四关(双滑肉门、双外陵深刺) 、商曲双(中刺)、气旁双、气穴双(浅刺)[3],予TDP治疗仪照射腹部,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每疗程间休息2日。   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   痰热扰心证:心俞、脾俞穴。操作要点:患者取俯卧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斜刺0.5~0.8寸,针刺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每疗程间休息2日。   肝火扰心证:肝俞、心俞穴。操作要点同上。   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穴。操作要点同上。   心脾两虚证:心俞、脾俞穴。操作要点:患者俯卧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斜刺0.5~0.8寸,针刺得气后用补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每疗程间休息2日。   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穴。操作要点同上。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者;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者;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者;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2.结果      58例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   3.讨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眠”,《难经》称为“不寐”。至明代张景岳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景岳全书?不寐?论治》曰:“不寐证虽病有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在治疗上则提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特定穴位,背俞穴可治疗五脏病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皆属于“无邪而不寐者”,属虚证,针刺宜用补法,以养为主。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属于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