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宁贝: “天怒”的声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臧宁贝: “天怒”的声音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臧宁贝: “天怒”的声音 文/钟奇鸣 摄影/钟 山 “真不敢想象开发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如此严重!”走过大半个中国的臧宁贝曾只看到伟大工程外表美丽的一面,而今,当美丽的面纱被揭开,他便有了深深的负疚感和恐惧感。 没有舞台上下之别,演员在观众席间任意穿越,座椅亦摆放成波浪形,处处契合“江河”主题。这种打破传统话剧布局的演出,定格于2009年12月27日晚,华中科技大学韵苑体育馆篮球场。这是话剧《江河行》2009年全国巡演最后的一场,也是演出最火爆的一场。 该话剧以环保为题材,以录像、录音、采访手记、照片等第一手资料,借用引录剧场的方式,呈现出2008年底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之行的原生态画面,向观众传递“天怒”的声音。剧情则是改编自编、导、演等主创人员在2008年“江河十年行”中的亲身经历。 而臧宁贝正是《江河行》的导演。 喜欢行走的人与行走发现的负疚感 臧宁贝自认为是一个喜欢行走的人,“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998年去欧洲求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臧宁贝跟随父母生活在云南的一个小煤矿,9岁以后去了南京,1989年考上中央工艺美院,攻读美术专业。1998年,臧宁贝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戏剧学。2005年回国到上海发展,开展以戏剧工作坊和戏剧研修营为形式的教学活动,并担任了上海戏剧工作者协会会长。 臧宁贝的母亲是四川人。小时候,他经常跟随母亲坐船顺江而下过三峡去四川,穿梭在神女的石榴裙下,多次参观过葛洲坝,每次看到这宏伟的工程,他都会感叹,葛洲坝这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三峡峡口。 多次与三峡接触,让臧宁贝深深爱上了江河。在他的眼里,中国的江河是那么的美丽,生活在江河边的居民是那么的幸福。 然而,一次十多天的江河行走却让臧宁贝改变了以往的观点,而有了一种恐惧感、负疚感。 那是2008年冬天,38岁的臧宁贝受邀参与了“江河十年行”的活动。 “江河十年行”是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制订的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计划。臧宁贝与二十多位各行业的人行走在怒江时,当地农民表述着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他们比喻,“冬天的怒江,就像我们这里的姑娘,那么温顺、清亮;夏天的怒江,就像我们这里的小伙子,那么剽悍、勇敢。要说我们会唱多少歌呀?树上的叶子有多少,我们就会唱多少歌。要问我们会跳多少舞呀?江边的沙子有多少,我们就会跳多少舞。这就是怒江人眼里的怒江,这就是怒江人的生活。”这样的话语所折射出的是当地的百姓们与环境的关系。 怒江,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所需,更是生活在怒江旁的农民情感和记忆的投射。 然而,怒江的平静却因为一股外来不敬畏自然的力量闯入而打破。 2003年3月,华电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云南电力发展的合作意向书》,云南省政府表态支持华电集团开发云南电力资源,支持开发怒江;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主持召开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宣称怒江中下游河段开发的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防洪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本以为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怒江水电站建设,能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当臧宁贝进入怒江区域后,才发现农民依旧停留在贫困阶段。 臧宁贝与同伴沿着3条呈“川”字型排列的河流一路行进,到了最险要的地方,必须从铁索上滑过。臧宁贝说:“如此的艰险程度只在电影中见过。然而,这却是当地小孩子出山上学的唯一道路。” 数千亿发展建设并没让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反而导致了怒江生态环境的恶化。靠江河生活一辈子的农民眼睁睁看着那条曾经清澈的江河变成回忆。 在路途中,同行环保人士又告诉臧宁贝:南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期间,过度开采幕府山,以致它再也无法长树,虽地处江南,却寸草不生。1998年的大洪水,随后北京的特大沙尘暴。2003年8月,一场不大的雨带来了陕西渭河流域的特大洪灾,造成数十人死亡,2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大量农田、村庄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陕西渭河流域地处三门峡大坝上游,四十多年前,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曾极力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他指出,兴建三门峡大坝的结果将是“水灾搬家”——将下游水灾引到上游,想不到黄万里竟一语成谶。黄河三门峡工程的组织者张光斗也公开承认,三门峡大坝是导致黄河中游支流渭河暴发水灾的罪魁祸首。 “真不敢想象开发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如此严重。”曾走过大半个中国的臧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