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农用抗生素 一、农用抗生素起源与进展 在微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生素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对自然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微生物拮抗现象的研究中得以迅速发展。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豆腐上的霉来治疗痈症,这是人类历史上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最早的记载。 1929年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杀灭活性的青霉素,并证明它的临床效果,深受人们的重视,由此抗生素逐步得到了发展。 1944年发现的红霉素 1947年发现的氯霉素 1948年发现的四环素 抗生素在临床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抗排异、抗血凝、抗过敏等,同时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促进生物生长发育也是有效的,因此抗生素早已突破了“抗菌”的概念。 实际上抗生素是由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在内的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细菌或其他细胞以及具有其他生理活性的功能。但目前来说,微生物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一、农用抗生素起源与进展 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作为农药——即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防治作物病害、虫害、草害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素和抗病毒制剂等方面,它和化学农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生物合成的,后者是人工合成的产物。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防治某些病害,人们曾将医用抗生素作为农用抗生素使用,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先后把链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等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同时又开发了放线酮、抗霉素A等一些抗生素,由于成本和性能等问题,竞争不过化学农药,以致发展缓慢。 1958年日本见里等人成功开发了灭瘟素S(Blasticidin-S),替代有机汞制剂,用于防治稻瘟病,并于1963年闯过了成本和药害两关,在近千亩水稻田大规模使用,取得显著效果,从而掀起了开发农用抗生素的热潮 尤其在日本,成为开发新农用抗生素的主体,相继开发出春日霉素、多氧霉素、有效霉素等杀菌抗生素,以后又开发了杀螨素、双丙氨磷等杀虫和除草抗生素。 一、农用抗生素起源与进展 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以筛选杀菌抗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代表。 六十年代我国研制成功了放线菌酮和灭瘟素,并成功投入工业生产。 七十年代研制成功了春日霉素、庆丰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八十年代研制成功了公主岭霉素、多效霉素、农抗120、杀蚜素、浏阳霉素等。 九十年代又研制成功了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宁南霉素、华光霉素、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等。 目前,农用抗生素已成为世界农药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述这些农用抗生素,加上最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用抗生素——赤霉素,使农用抗生素遍及农药的所有领域,作为化学农药的互补制剂,农用抗生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此外,由于化学农药及其他传统农药所产生的抗性问题,人们对农用抗生素的开发日益受到关注,许多新的农用抗生素相继问世。 一、农用抗生素起源与进展 农用抗生素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产生。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大多是多肽,也有一些其他类别的抗生素。 真菌的四个纲中 半知菌纲(Fungi imperfecti)中产生的抗生素比较重要,如桔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这些抗生素大多属于酸类,少数属于醌类结构。 藻菌纲(phycomyces)和子囊菌纲(Ascomycetes)产生的抗生素不多,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产生的抗生素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才引起重视的,主要是发现了多糖和糖肽类物质。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化学结构多种多样,性质也不一致,迄今由微生物产生的几千种抗生素中,80%左右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因此放线菌一直是研究新抗生素工作者的主攻方向。 本章主要叙述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开发及应用。 二、农用抗生素的筛选 自从青霉素发现以来,由于筛选方法不断改进、扩大和创新,抗生素已从人类临床应用扩大到用于防治农作物植物病害和防治动物疾病。 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已在分子生物学、酶学、遗传学等发展的基础上,向着各种生物活性方面发展,如农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抗病毒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一)微生物菌种的采集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动植物体、河川、湖底、海洋和空气中都能检测出许多种类,尤其在土壤中,微生物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 真菌和细菌存在于近地面的地方,放线菌在较深处。 采集土壤、分离菌株以春、秋两季为宜。 由于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在很大程度上与土壤有机物有关,因此采土时要注意取土的深浅和位置,要除去粗大的有机残渣。 近年来,为了扩大筛选新抗生素的来源,从土壤微生物扩展到海洋微生物,从一般常见菌扩展到了特殊菌株。 将微生物样本取来后,取少量直接混入培养基内或喷于培养基上,于28℃培养,细菌培养1~2天,放线菌、真菌可在3~4天挑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3第2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3第3讲人体的稳态与免态.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第1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第2讲遗传的物质基础.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第3讲遗传的基因规律、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与优生.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第4讲细胞质遗传、基因结构与基因工程.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第5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pt
- 生物2012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及考前指导精品课件19份2012高考专题复习专题6实验、实习与研究性课题.ppt
- 生物2014秋季1认识生物和主要仪器.ppt
- 生物2014秋季2制作植物玻片标本.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