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PPT.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PPT

淋巴瘤 HL NHL 经典HL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 富于淋巴细胞型 淋巴细胞减少型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外周(成熟)B细胞肿瘤 外周T和NK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浆细胞肿瘤及相关疾病 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1、概述 2、影像诊断 3、鉴别诊断 4、治疗 概 述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根据免疫组化分为: 1、NK/T细胞型:多见于国人,与EB病毒相关;常浸润血管引起血管炎,易坏死和侵蚀骨质;预后最差。 2、T细胞型:常见于鼻腔,少单发于鼻窦;预后差; 3、B细胞型:欧美多见,多发生于鼻窦;预后较好。 检查方法 CT为首选方法,主要观察骨质改变; MRI主要用于显示病变范围(以T1WI-FS +C序列观察最好) 影像学表现 软组织 1、局限型多见于鼻腔前部,易累及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软组织(少数案例可局限于窦腔);弥漫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及邻近颌面部、眼眶、鼻咽、颞下窝等受累。 2、CT呈等密度,若与炎性坏死物质混杂在一起则呈不规则低密度。 3、MRI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 4、轻到中度强化。 女,47岁,左侧鼻背部肿物1月余 病理:鼻腔淋巴瘤,NHL 弥漫大B细胞型 病例3 T2WI-FS T1WI T1WI-FS +C 病例4 女,78岁 病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T平扫_软组织窗 CT平扫_骨窗 增强1期 增强2期 增强3期 弥漫的B淋巴细胞 鉴别诊断 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局限于鼻腔鼻窦 弥漫分布于鼻部 鼻息肉 内翻乳头状瘤 血管瘤 鳞癌 肉芽肿性血管炎 鉴 别 鉴 别 鉴别诊断 鼻息肉 多见于中鼻道、下鼻甲后端; 水样密度/信号;一般无骨质侵蚀及皮肤受累; 病灶本身无强化;周边黏膜强化。 鉴别诊断 内翻乳头状瘤 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上颌窦和筛窦蔓延; 一般不浸润鼻翼及邻近组织; 骨质受累多呈推压性改变,亦可受侵蚀; 常可呈脑回样强化。 鉴别诊断 内翻乳头状瘤 案例1 鉴别诊断 内翻乳头状瘤 案例2 T2WI T1WI +C T1WI +C 鉴别诊断 血管瘤 起源于鼻腔后外侧壁的纤维血管间质; 诊断要点: 青年多见,好发于中下鼻甲周围黏膜; T2WI高信号,显著强化。 鉴别诊断 血管瘤 男,17岁,鼻出血。 鉴别诊断 磷癌 与淋巴瘤鉴别困难! 诊断要点: 鼻腔内软组织肿块; 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 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心有坏死区)。 鉴别诊断 肉芽肿性血管炎 又称韦格纳肉芽肿,以坏死性肉芽肿和弥漫性小血管炎为特征; 诊断要点: 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常累及上呼吸道、肺、肾、皮肤; 常有鼻甲、鼻中隔破坏,邻近窦壁骨质增生硬化。 肉芽肿性血管炎 案例:男,63岁。 a、鼻窦横断面CT示右侧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影,上颌窦内壁破坏(箭头); b、肺窗CT示右肺上叶结节影,内见空洞; c、三年后鼻窦横断面CT示右侧上颌窦仍充满软组织影,上颌窦后外壁骨质增厚,出现不规则“双线征”(箭头),上颌窦内壁明显破坏。 治 疗 小 结 中老年男性,发生于鼻部和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肿性溃疡坏死要首先考虑本病; 确诊依赖于病理免疫组化; 影像检查主要明确肿瘤累及范围。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