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分析
刘春平(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34001)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是一种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以血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和生殖功能异常等为主要特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溢乳、闭经、性功能减退和血PRL 升高。患者多未就诊或首诊于其它专科,易漏诊和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由药物所致的高PRL 血症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特征:在过去5 年中,共接诊由药物所致的高P R L 血症10 例。其中女性8 例,男性2 例。年龄29 ~ 63 岁,均已婚已育。所有患者均有乳腺胀痛(单侧7 例,双侧3 例),5 例有溢乳。6 例育龄妇女中,月经紊乱和闭经各3 例,2 例为绝经后老年女性患者。2 例男性患者均有性欲丧失。诊断依据为[1、2]:⑴ PRL持续而显著地升高并伴有相关症状,如乳腺胀痛/ 溢乳、月经紊乱、性欲减退等;⑵ 有服用致PRL 升高的可疑药物;⑶ 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高PRL 血症;⑷ 停用可疑药物后,自觉症状消失,PRL 逐渐恢复正常。可疑药物为:抗精神病药3 例(舒必利、氯氮平和奋乃静各1 例),抗抑郁剂2 例(丙咪嗪、阿米替林各1 例),多潘立酮2 例,甲氧氯普胺1 例,口服避孕药2 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常规剂量,服药时间为2 周~ 3 月不等。10 例患者中首诊于内分泌科者仅2 例。
1.2 辅助检查:PRL 为55 ~ 131mu;g/L(平均89.5mu;g/L, 放免法,本院参考值为女性< 25mu;g/L,男性< 20mu;g/L)。同时检测其它垂体激素和性激素均大致正常。有5 例患者检测甲状腺机能,除1 例有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外(hsTSH < 0.005mIU/L)外,其余4 例均正常。对PRL > 100mu;g/L 的4 例患者行脑垂体CT/MRI 检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肝肾机能均正常。
1.3 治疗与转归:首诊的2 例患者曾怀疑为特发性高P R L 血症,予以溴隐停治疗,服药后自觉症状改善,血PRL亦有下降,月经开始来潮;但消化道反应而自行中断治疗。最后怀疑系避孕药所致的高PRL 血症,停用避孕药后血P R L 完全恢复正常。其余8 例患者均停用可疑药物(2例为替换)后,自觉症状逐渐改善(最快者仅1 周),高P R L 血症在1 ~ 3 月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对于P R L > 100mu;g / L、且自觉症状明显的2 例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的同时,给予溴隐停治疗,均因患者顾虑和消化道反应而停药,服药时间均< 1 周,无法评价其疗效。所有10例患者血P R L 恢复正常后随访6 月~2年, 均无自觉症状,且P R L 维持在正常范围。
2 讨论
P R L 是由腺垂体前叶催乳素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生理情况下受下丘脑调节,下丘脑释放的多巴胺抑制其分泌。多巴胺与PRL 之间存在短反馈,并通过旁分泌进行自身调节。
PRL 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调节渗透压(控制水与电解质平衡),调节羊水成分与容量和促乳腺小泡成熟与乳汁生成等作用[1]。高PRL 血症的影响短期主要是溢乳、闭经和不孕,长期影响主要骨矿物质丢失[1]。能引起PRL 升高的原因主要有[1 ~ 3]:生理因素如妊娠及哺乳、体力活动、性活动及刺激乳房等;胸壁刺激如胸壁外伤和胸壁带状疱疹等;下丘脑- 垂体疾病如垂体P R L 瘤、垂体炎和空蝶鞍等;药物性以及P R L 排出和代谢减慢如肝肾功能不全和特发性高PRL 血症等。临床上,将既有PRL 升高又有症状者称为高PRL 血症,仅有P R L 升高而无临床症状者,称为“生化性高P R L 血症”,后者PRL 升高轻微多lt;50mu;g/L,约占人口的10%左右。
药物因素应该是高P R L 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只是其升高程度多轻微,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即所谓的“生化性高PRL 血症”,而未就诊或就诊于其它专科而被忽略。临床上,许多药物均可使血PRL 升高。因P R L 分泌主要受多巴胺抑制,故任何能减少多巴胺的药物,都可使PRL 升高,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和多巴胺再吸收阻断剂(抗精神病药物、镇吐及胃动力调节剂、组胺H1/H2 受体拮抗剂);单胺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镇静剂等);中枢多巴胺耗竭/ 消耗(利血平);单胺合成抑制剂(甲基多巴);多巴胺转化抑制剂(阿片类、可卡因等);以及直接刺激催乳素细胞(大剂量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等[3 ~ 5]。据报告[6],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妇女中,约50%有溢乳,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