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抗生素脑病的临床分析 陈金霞 姚春雷 刘娅君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抗生素脑病的临床分析 陈金霞 姚春雷 刘娅君
陈金霞 姚春雷 刘娅君
(镇江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 21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抗生素脑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抗生素脑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10至2013.10在我院诊断为尿毒症脑病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在应用抗生素3~10天后出现精神症状,所有患者均排除尿毒症脑病及脑血管病。停用抗生素并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易导致蓄积中毒,引发抗生素脑病,一旦出现精神症状要及时停药并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抗生素脑病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62-02
尿毒症透析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机体防御功能障碍。感染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透析患者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或可经透析清楚的药物时,所用剂量应做调整,否则易引起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即抗生素脑病。现将我院近几年发生的17例抗生素脑病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10~2013.10诊断为抗生素脑病的患者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在35~73岁,原发病包括慢性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4例、止痛剂肾病1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既往无癫痫及其它精神病史,透龄3~12年,常规血液透析,每周2~3次。
1.2抗生素使用原因、剂量与方法: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1例、胆道感染2例、肠道感染1例、深静脉导管感染1例。其中头孢他啶3g/d,每日一次,共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25g,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0.3~0.5g/d,每天一次;头孢吡肟1.0,每日两次。
1.3临床表现与诊断:于抗生素应用的第3~10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胡言乱语、肢体不自主抖动、反反应迟钝、嗜睡、惊觉、抽搐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患者发病后行头颅CT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并排除尿毒症脑病、代谢性脑病及透析失衡综合征等其他疾病,停药、加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后症状消失。
结果
17例患者一经诊断均立即停用抗生素并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同时予对症处理,烦躁、抽搐者予安定治疗。血液净化采用金宝透析机、F140透析器、丽珠HA230树脂灌流器,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ml/min,每次血液灌流治疗1.5~2h,血流量180~200ml/min,血液透析治疗3.5~4h,灌流结束后血流量调至200~250 ml/min。治疗1~3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无并发症且无复发。
讨论
透析人群的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尿毒症患者发生感染后,其病情进展速度快,恢复时间长,故抗感染治疗应尽早实行,一旦临床出现细菌感染的征兆就应立即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及肾小管间质的损害,药物排泄速率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由此造成抗菌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进入神经系统,干扰正常神经递质7-氨基丁酸活性或减少其生成,抑制中枢神经递质氨基酸的合成和转运,使静息膜电位降低,导致惊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1]。正常情况下头孢菌素类大部分(30%~96%)经肾脏排泄,透析患者几乎都需要减少用药剂量[2]。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尿毒症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近6倍,故也应减少用药剂量,本文患者虽大多减少了用药量,但较尿毒症患者的清除率而言剂量还是偏大,故导致了抗生素脑病的发生。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清除体内的部分药物,血液透析适用于水溶性、分子量小、分布容积小以及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中毒;血液灌流因其大孔的高分子聚合树脂或活性炭均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适合于分子量较大、脂溶性以及脂蛋白结合率高而普通血透效果不佳的药物及毒物中毒。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数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普通血液透析很难清除,血液灌流利用其强大的吸附作用,可有效清除该类药物。
尿毒症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尿毒症脑病,同时需排除脑部疾患和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脑病才能确诊。已有研究发现颅脑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抗生素脑部[3],因此对此类有原发脑部病变的CRF患者更应引起重视。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肾小球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用药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