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化客家之旅
大巴疾驰在209省道上。这是一条穿行在闽北大山里的公路,通向我的目的地,宁化。宁化地处闽西北与赣南接壤的崇山峻岭中,是客家最早迁入福建的聚居地之一,宁化石壁镇更被称为客家祖地。在未来的几天里,我将循着客家曾经的迁徙足迹,开始我的宁化客家之旅。正是农忙时节,公路两边的稻田里农人们正忙着埋头插秧。远处的山峦和绿树、天上的白云在水田里投下的倒影和绿油油的新苗相映成趣。我把车窗推开了一条缝隙,贪婪地呼吸着外面的空气。牛粪、青草、松树叶子、麦杆燃烧的烟味,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就是路上的味道。
客家人――永远在路上
车缓缓驶入宁化县城。说实话,车窗外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城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惊喜,它和我见过的许许多多的小县城一样,喧闹拥挤,车水马龙。不过,我相信在这杂乱纷繁的外表下,一定还隐藏着许多精彩。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从小,我们就听过不少类似的祖训。中华民族大概是全世界最留恋故土的民族之一了。而这样一个民族内部,却出现了一个不断迁徙上千年,人数达到一亿二千万之众的庞大民系――客家民系。
翻开厚重的历史册页,时间追溯到两千年前。早在客家人到达以前,中国南方的土地上生活着百越人,他们是南方土著的传人。百越族自成一体,这块土地一直游离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外。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建立封建皇朝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对百越的征讨,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整整用了一个世纪才将这块土地收归中央的管辖之下。在百越人被强行迁徙到江淮地区后,这块蛮荒的土地更显空旷。这之后,渐渐有中原汉人迁入南方,根据宁化石壁客家族谱记载,那时就已经有管、邓、许、巫、罗、陈等姓氏的汉人迁进宁化了,只是人数还非常有限。时间又过了四百年,中原大地的一次动荡终于导至了客家的第一次大迁徙。
八王之乱后的西晋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洛阳城被匈奴攻破,怀帝被捕获杀害,3万军民在接下来的屠城中死于异族刀下,史称“永嘉之乱”。紧接着,是长达136年的“五胡乱华”,中原大地一片刀光血影,胡骑过处,城池被毁,生灵涂炭。摆在中原百姓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逃,或者死。无论是衣冠仕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逃往南方!一场空前大逃亡开始了,无数中原流民扶老携幼,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由北向南的官道上挤满了亡命的人群。这些历经九死一生的客家先民,来到了江淮流域,走进了赣江流域,还有一些家族越过武夷山脉,辗转进入闽地,进入了宁化石壁。在新的土地上,他们以“客”自居,以示不忘故土,白手起家,繁衍下去。
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间,黄巢起义、靖康之难、辽金南侵,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兵荒马乱迫使中原百姓一次又一次地远离故土一路向南逃难,原来迁居江淮流域和赣江流域的南迁汉人也得不到安生,只能黯然告别生活了几代人的家园,继续往南逃生。不停的迁徙、流浪,前辈在路上倒下了,后代们背起祖先的骨殖继续前进,只有强者才能最后生存下来。残酷的自然法则打造了客家人骨子里的坚毅性格。经过这两次大迁徙和延续几个世纪的动荡锤炼,客家民系终于走向成熟。
这时的石壁,再次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庇护之地。
石壁地处武夷山南麓,陡峭的武夷山脉在这里突然变得山势低缓便于翻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由赣入闽的要冲。仿佛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当中原百姓跋涉千里,越过武夷山脉上的站岭隘口后,惊喜地发现面前便是一马平川、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石壁盆地,可以想见他们当时怎样地欣喜若狂。石壁就像一个母亲,擦去了客家人脸上的泪痕,多少年的茫然流迁,风餐露宿,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歇上一程了。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只要你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能收获,石壁成了南迁难民中口口相传的避祸乐土。
无数南迁的家族千里迢迢直奔石壁而来。到了南宋末年,迁入的姓氏超过63个,人口已经增加到11万多人。石壁客家人早已反客为主,在人数上大大超过了当地原来的土著居民畲族。纵使石壁物产丰饶,暴增的人口总会超过这块土地的承载极限。走!为了生存往外走,哪里更适宜生存就往哪里走。客家人开始了第四次、第五次大迁徙,从石壁,从所有客家的聚居地向外迁移,在路上,不止步,这也许就是客家的宿命。他们向着陌生的闽南、粤东、广西、云南、四川走去,甚至连横亘面前的大海也不能阻隔客家人的脚步。南宋末年,崖山兵败。当时幸存下来追随文天祥勤王的客家人,不愿屈从元朝的统治,乘船漂泊到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岛)定居,开垦荒地,创家立业,现有中国城址为证。在这之后,不断有不安现状的客家人,勇敢地坐上舢板,漂洋过海,向台湾、南洋走去。这些飘洋过海的客家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了比祖先艰苦百倍的奋斗。
无论走到哪里,客家人总能以移民所特有的那种锐意开拓,艰苦奋斗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