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云南太阳能的二次腾飞
(云南省电子工业行业协会 650032)
摘要:云南太阳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现今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云南太阳能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云南;太阳能;发展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形成了绵延数千里的横断山脉,这里3O多座山脉排列形成海拔超过3000m的低纬度山峦屏障,阻挡了随西信风东移的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形成了滇西多雨,滇东南少雨,雨季、干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云南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3615~6667 MJ/?O,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的县高达94个,占全省的74.6%。太阳年辐照度大于5000 MJ/?O的地域占全省的90%,全年平均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714亿吨标煤。因此云南发展太阳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云南太阳能现状和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太阳能光热产业大体上形成的格局是:省内全玻璃真空管生产线集中在云锡同乐、玉溪太标、大理星球、昆明一监等四大厂家,实际年产真空管在1500万支左右。至今仍继续坚持生产平板铜铝复合和铝板芯的有:玉溪佳利、云南铝厂、新迎铝制品厂等少数几家;实际年产各类管板式板芯50~80万?O左右。7321、恒宇、一通等;以销定产年组装传统金属边框平板集热器大约在20~30万?O之间。此外,以昆明为主体,全省还拥有非承压水箱(含冷水箱)生产线60余条;其产能足以满足省内太阳能实际配套需要。此外,太标、云锡同乐、一通、中建等骨干厂家,还拥有玻璃真空管家用太阳热水器脚架、配套水箱等零部件冲压、焊接、?T装生产线若干条,产能已远远超出省内同类产品实际配套的需要。对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而言,云南目前尚欠缺有较高质量信誉的太阳能专用白玻璃、管阀配件、控制系统、新型平板非金属边框型材;以及承压水箱、热泵等;太阳能专用配件及原辅材料器件的专业化生产企业。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云南以昆明为主全省现有中小微型太阳能热利用类企业约130余家;光伏应用类企业约50多家;严格说来,云南省内的太阳能本土企业数量,历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这是因为:一、云南全省太阳资源和年可利用的时段分布,较有利于全省范围内太阳能产品的有效应用;二、云南太阳能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起步较早,经过我省太阳能业界持续40多年的开发努力,全省各族人民已经充分认识,并全面接受了太阳能应用的理念;三、由我省专家早在七十年代率先开发出来的“圆卧水箱加集热器”紧凑型家用太阳热水器,尽管受当年历史条件的限制科技含量不高,但通过30多年,数以亿计同类产品的实际使用,证明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生产制造的简易性;从而为此类产品在全国、全省长期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四、近年来各级政府关注光伏产品应用,投入大笔资金在农村偏远地区实施“光亮工程”;一盏路灯五大部件(光伏电池组件、灯杆、灯具、控制器、蓄电池),全部外购组装也就是几手之劳。一句话在云南从事太阳能产业:有使用条件、有市场商机、产品技术简易可行,门槛不高,市场开放无度;再加上相关零部配件都可以采购到位;所以,只要有个能拿到“合同”和掌握点基本知识要领的领头人,再找上三、五个帮手,以生产“节能减排,环保产品”为名,就可开办一个组装销售太阳热水器或路灯的小作坊。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生产家用热水器;或承接政府“光亮工程”太阳能路灯为主的太阳能小微企业,象雨后春笋搬生生不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有新生就有倒闭,物换星移,谁也不可能准确的随机动态跟踪“统计”出,全省倒底有多少家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太阳能小微企业。
此外,从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也还存在政府市场监管不力,所谓“资格认证”问题较多,行业管理混乱等一系列基础性、结构性的问题。由于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企业自身分工定位不明晰,产业结构不合理,形不成可凝聚的产业核心,产业集中度偏低;未能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分工协作、抱团发展、联合重组、合作共赢”组合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再加上现有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缺乏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偏低,加工精细化程度不高,地方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四十年前曾经以太阳能新技术、新产品成果领跑全国的云南太阳能产业,由于坚持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相当一段时期,云南太阳能产业未能继续遵循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道路;不断完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强化产品市场管理;坚持市场化与政府政策扶持、引导相结合,有计划的培育做强做大云南这一新兴朝阳产业的措施与政策,致使在全国起步很早的整个产业,至今仍呈现在一大群小微企无序竞争的混沌状态。在世界跨入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