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宝一个修鞋匠的中国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邱继宝一个修鞋匠的中国梦   关键字:邱继宝/飞跃/计算所/创新      在浙江温州和台州地区,一大批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与命运抗争,他们不仅勤奋与执著,而且吃苦耐劳。他们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敢想敢为,用成功诠释着中国梦想。   以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为代表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不仅敢想敢干,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科技,大力创新。他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身体力行,对创新的穷追不舍,对IT技术价值的独特认识,为中国梦注入了新的内涵。   邱继宝,一位农民的儿子,20年间,在传统的制造领域,心无旁骛地专注在很多人不看好的缝纫设备领域,白手起家,凭着“创业不要命,发展不要命,创新不要命”的干劲,将飞跃这个民营企业做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缝纫设备供应商,2006年预计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2005年出口创汇2.3亿美元。“飞跃”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缝制设备品牌之一。   2006年初冬时节,本报记者与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和《科学时报》的记者一同来到台州,对飞跃的中国企业创新梦,做了一次梦的解析。      朦胧的创业梦想      “飞跃成功的经验有三条:创业不要命,发展不要命,创新不要命。”   浙江历来人杰地灵。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窘况和矿产资源的匮乏,曾经使得众多的浙江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他们从事的工作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比如说,东阳人弹棉花遍及全国,台州人背着修鞋箱走天下。   1977年,14岁的邱继宝与小他两岁的弟弟背起了修鞋箱,加入到外出务工的队伍中。小哥俩直奔东北,是因为历经文革十年动乱后,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居民的收入要好于其他地区。   在东北的三年中,小哥俩相依为命,修鞋走过了东北三省。饿了,找最便宜的吃,窝头、高粱粥、土豆、咸菜;困了,找最便宜的住,1毛钱一晚的大车店,十几个人挤在大通铺上。   夏天还好过,冬天实在难熬。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补鞋,冻僵的手很难握住榔头,红肿的手指几乎无法穿线;有时收摊儿,麻木的双腿竟无法站立。当时,邱继宝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有台缝纫机该多好啊。   3年后,邱继宝带着对工业化大规模制造的耳闻目睹,带着千辛万苦挣下的数千元钱,也带着朦朦胧胧的梦想,回到了台州。      痴迷于技术      “我们台州的民营企业不仅敢想敢干,而且重视科技,大力创新。”   回到家乡的邱继宝认准了机械技术,先后在3个机械厂学技术。那个时候,不仅白给人家干活,还要交学费,先是每个月40元,后来是8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像北京这样工资级别不低的地区,工人工资大都二三十元。   邱继宝瞄准了从椒江到黄岩(现均为台州市所属区)这段20多公里的路段。当时长途汽车很少,于是,他用自行车做起了客运生意。他早上5点半起来,跑个来回;7点半赶回工厂学徒,下午5点半下班后,又骑着车送这送那,好的时候一天挣上六七块钱。   “技术都掌握了,我就背个包,里面都是车刀钻头,谁有机械加工的活,就帮谁干。”邱继宝说:“后来,我的未来岳父看中了我的勤快。”   1981年邱继宝结婚了。结婚那天,到了下午3点多,在赶到工厂的母亲一再催促下,邱继宝才洗了洗满是油污的手,赶到新娘家里接新娘。   靠着东北修鞋攒下的数千元钱,加上300元的贷款,邱继宝在村子里办???了工厂。为了掌握缝纫机生产技术,邱继宝专程跑到上海缝纫机研究所请求协助,缝纫机所给他派来了两位退休的老师傅。   邱继宝用自行车从码头把二位师傅分别驮到厂里,当时村里条件差,新婚才两三个月的邱继宝夫妇就把新房让给了远道而来的师傅。邱继宝早上5点多起来给师傅们挑水,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加班,后来他还专门在院子里打了口井。   1986年,椒江市第二工业缝纫机厂(飞跃的前身)成立。“工厂租的是生产大队队部的两层楼房。上面办公,下面是车间,透过地板的裂缝甚至都可以看到下面的人。”飞跃集团副总经理朱敏法回忆道。   邱继宝懂得技术的价值。成立初期,飞跃年营业额只有1000多万元,利税不足100万元,但飞跃坚持每年给上海缝纫机所35万元。   直到现在,飞跃还在补贴这家国内硕果仅存的缝纫机技术研究机构,并把它作为缝纫技术的重要来源之一。      创新的动力来自受刺激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   “我经常受刺激。”邱继宝对记者说:“以前是总遭白眼,现在是看到别人的产品或技术比自己好时睡不着觉,总在想如何超过去。”   1989年,广交会还未接纳民营企业,邱继宝只好通过代理商把飞跃缝纫机送进会场。在好说歹说还是无法入场的情况下,情急之下的邱继宝翻墙而过,却被大会保卫人员逮个正着。结果,会场没进去,还被罚站了半小时。   初期的飞跃,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去参加国际展会,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