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文化守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野上的文化守望   “我走过了云南大部分山山水水,对边疆的民族文化由陌生到熟悉。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云南则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传统民族文化最好的地区之一。我深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人类民族文化的精华保存下来,并使之代代相传。”   ――田丰      一、导言      田丰作为作曲家,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田丰作为文化人,掀起了捍卫中华民族源文化的浪潮,让世人瞩目,使后人敬仰。他作为作曲家,超越了音乐本身,向我们提出了“如何保护中华民族源文化”的严肃命题。他用自己的作曲稿费创办“云南族文化传习馆”的个人壮举引起了众多中外媒体长达十多年的聚焦。他的行为向我们显示了一位艺术家在人类文化传承遭受危机时的社会责任与文化风范。   田丰值得文化记述他,值得历史记载他,值得民族瞻仰他……他是一位音乐文化史上少有的作曲家,他对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在1990年作曲家田丰被列入英国剑桥大学的《世界名人录》”,在1992年曾受到国务院表彰。他先后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中国近现代作曲家传略》、《中国近现代艺术家辞典》。2006年4月,已经逝世五年的田丰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对云南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他的生命轨迹绽放了20世纪中国作曲家的典型,纪念他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      二、民族“源文化”的忠实捍卫者      在20世纪末,作曲家田丰在发现人类依存的生态与心态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民族源文化失去原有的生态环境时,发出了震撼社会的呐喊,这是一声掀起21世纪文化浪潮的呐喊。2003年12月11日的《华夏时报》有这样一段报道:“1993年,田丰在距昆明40公里的安宁县境内开办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田丰把云南边远村落中一些年逾古稀的民间老艺人和他们民族有歌舞天分的孩子集中到馆内,传教濒临失传的古老歌舞,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完全靠社会捐助维持的传习馆由盛而衰,在2000年春分崩瓦解,追随田丰7年之久、曾视其为家长的孩子们以激烈的冲突方式,与田丰彻底决裂,田丰本人次年病逝,一个忧伤的文化故事在都市的洪流中渐成绝响……”   作曲家之所以对源文化的保存产生如此热情,也许我们可以从他1995年发表在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第四期题为《保存原住民文化――我们至高无上的义务》一文中的论述得到一点启示:“人们对大气的污染,水资源的枯竭,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似乎还比较清醒,但是谁也无力去挽回这一自毁的势头,因为人是贪婪的。至于人们对商品文化、科技文化、纯理性文化所导致人类文化沦丧和消亡的危险进程,似乎还很不清醒,因为对贪婪的人来说,精神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财与权的猎取,物质与生活的追求。所以我确信一体化了的地球文化形成之曰,便是人类文化的消亡之时。”“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故抢救保存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遗存对挽救和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对社会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民族、民俗、历史、博物乃至宗教学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作曲家在文中提出了“保存文化,尤其是保存世上近五千个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当今世界上所有具有责任感的人至高无上的义务”的重要观点。   田丰经常对传习馆中学艺的年轻人说:你们在从事的是自己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你们在做的是一项很伟大的事情,不只是稀里糊涂的唱唱跳跳而已……。   其实,作曲家从1962年到彝族地区采风开始,便深知华夏大地民族“源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当记者有一次问及他这样花精力保护文化是否会影响自己的音乐创作时,他说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这种文化的保护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田丰为保护民族源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后,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2001年6月29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之后在中国文化界接连有意无意地发生了的事情,似乎是对这位怀有伟大文化梦想的大艺术家生前所担心的源文化保存工作的一声声回应:   事件一:   2003年8月,田丰生前的忘年交、“传习馆”的常客、舞蹈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负责编导的一台名为《云南映像》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开始在昆明会堂试演,并赢得社会的强烈反响,且跨出国门先后在多个国家演出。   事件二:   在2003年12月13~15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打破常规,分三集连续播出116分钟的纪录片《传习馆》。《华夏时报》称“这是央视新闻评论部历时5年精心制作的扛鼎之作”。节目最后,主持人张羽说:“……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个节目,思考我们文化的未来”。   事件三:   在2006年初,“新疆十二木卡姆”和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请的“蒙古长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际法的保存。这进一步佐证了田丰指出的“……保存世上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