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歌舞采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区歌舞采撷      编者按:千百年来,藏族兄弟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它包括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部分地区。那些地方的藏族同胞,与其他兄弟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学习,进行着多方面交流的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甘肃甘南、四川阿坝等藏区的几种艺术形式,相信您读后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郎鼓舞与曼拉节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的藏族群众中,属于古老的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巴郎鼓舞一般在春节期间的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五日表演,自正月十六日起,复将巴郎鼓高高供起,留作来年再用。   当地藏语称巴郎鼓为“沙目”,其活动场所叫“沙目场”,又把正月期间演出巴郎鼓舞的日子叫“曼拉节”。届时各个村寨由男性老少组成沙目队,除在本村跳唱外,还要到邻村赶曼拉节,进行交流。咚咚的鼓声、雄劲的舞步,给新春佳节平添了无尽的欢乐。   关于沙目的起源,当地有段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连年大旱,颗粒不收,乡亲们只得杀牛宰羊祭祀至尊的山神,乞求神灵降下甘露,拯救苍生。当乡亲们虔诚地跪伏在山神拉卜载前苦苦祈祷时,山中隐隐传出一阵鼓乐相伴的歌声,优美动听。他们默默地记下了曲调和鼓点。回去后,便制作了一种鼓,鼓面直径约一尺、带长把的、能摇动发响的双面羊皮鼓,两边各垂吊打结绳索。然后人们在寨子中心的场地上点燃一堆篝火即兴跳唱起来,将祈求神灵的心愿用歌声表达出来。他们至诚的举动感动了神灵,天上降下了甘露……。   从此,为了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每年的农历正月里都要跳唱巴郎鼓舞,过曼拉节;每个村子都组织了沙目队。   沙目队人数不等,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由10-16人组成。他们每人手持一郎鼓,表演时,随舞步节奏上下转动手柄,歌声浑厚响亮。每逢曼拉节期间,各村的沙目队你来我往,“走出去请进来”四处表演,欢欢乐乐共渡佳节。   表演开始前,沙目场中心燃起篝火,摆放桌椅板凳,这是年长者的位置,他们负责掌管活动。年轻人倒茶斟酒,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孩子们叽叽喳喳满院子疯跑,一派节日景象。天近黄昏时,全村人都到齐了,由一执事宣布表演开始。沙目队围着篝火摇着巴郎鼓翩翩起舞。先唱序曲《及柔》,接着跳《苦松加里》,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各跳三圈,是为互致问候,之后边跳边唱《沙楼梅娄》,意为沙目正文开始。以下依次是《春芽撒》、《春柱》、《尼给刀羊》等,歌词内容包括庆贺丰收、互道节日愉快的祝辞;有歌颂家乡自然美景、好人好事的;也有针砭时弊的;有的则是猜迷式的“盘歌”。就这样一直唱到夜阑更深,雄鸡报晓,东道主即将沙目队请进本村最宽敞的大厅里,各家则将丰盛的节日食品及青稞酒端出来款待客人。这时主人代表又举起酒杯唱问《龙够》、《撒玛鲁》(饭歌)、《扎玛鲁》(酒歌),客人也立刻以歌回答,彼此对唱,高潮迭起。   节日期间,本村出嫁的老少姑娘均返回娘家,与家人和乡亲邻里欢聚一堂,跳起《阿尼桑》舞,唱着《汤卡》曲,兴高采烈地过大年。   晨光熹微中,主宾复聚沙目场,举行告别仪式,跳《盖路》,互祝来年丰收吉祥。至此,一个村的曼拉节结束了,沙目队又积极准备,赶去邻村过曼拉节。   巴郎鼓舞粗犷健美,具有铿锵劲健的节奏感和浓郁浪漫的地方民族特色。      陆嘎尔,嘉绒藏戏 雪域奇葩      嘉绒藏戏,当地叫“陆嘎尔”。据金川饶丹土司的史书《土司志》载:藏历(土狗年)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即公元758年),苯教大师顿巴兰卡师徒在“戈空狮子庙”应饶丹土司之邀,参加岭青宫与拉丁雍仲“”字寺庙竣工典礼。为庆祝宫殿与寺庙的落成,撰写大型“陆呷”《特青阿米格督》与《降让兰芝》剧本,并在典礼上演出。细细算来,嘉绒藏戏的产生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比西藏的八大藏戏还早几百年呢。嘉绒藏戏主要流传在藏族方言区内即阿坝的金川、马尔康、理县、汶川以及雅安地区的宝兴、硗碛等地。剧本内容大都反映当地人民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民风民俗写实、传说中的英雄故事等。表现的都是藏族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向往,故事多以善胜恶为结局。   剧本结构分韵词和道白两种,韵词,嘉绒藏语叫“吾布现嘎斯”,精湛丰富,优美动听。贯穿全局的道白当地语为“吾约斯陆”,是滑稽演员用来插科打诨、惹人发笑的插曲。演出一般以开场、正场、结尾三段式组成。开演前要举行煨桑仪式,诵经、驱邪请神,然后由头戴吉祥面具的“阿扎绕”介绍剧情。戏剧结束后,由主持人向观众抛撒糌粑,以示吉祥祝福。   戏剧表演一般少不了藏式武打、舞蹈、台词、音乐等基本形式。表演时,演员以动作、表情甚至是细腻的一举一动或一个微笑来表现剧情,或微妙的心理活动。以笑来说可分苦笑、媚笑类两种;舞姿可分为娇媚姿、豪迈姿、不悦姿、威猛姿、滑稽姿、怖畏姿、悲悯姿、希冀姿、和蔼姿九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