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我们的孩子常沐幸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让我们的孩子常沐幸福
卢 媛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实验小学 265500
近来读《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走进了一个广阔而明亮的世界。本书作者是德国安东middot;布赫尔,在这本书里,他探讨了幸福是什么,孩子们的幸福感,以及如何照应孩子们获取、给予幸福。
孩子们有很强的感知力,对周边人事环境是否和谐极为敏感。他们既能在与家人、朋友、小动物的相处中获得纯真的幸福感,也能在一些黯淡、愤怒乃至抑郁的氛围中迅速低迷沮丧。长期处于灰色、黑色情绪中的孩子,心智与情感发育较为低下,道德感、责任心也较淡薄。如果父母与老师能真实地尊重、关怀孩子,在心里平视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孩子们会更多地体味到生命的幸福,也能更真实地显现给予他人幸福的心智与能力。
关于如何“照应”孩子们获取幸福,书中有个重要的观点,“大多数孩子都很幸福。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找到令自己快乐的元素。”作为父母与老师,尽量因材照应,善加引导,让孩子们善美的天性得以发扬,就约摸可见幸福的模样了。
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关于儿童灵性的讨论。是的,孩子们有着微妙的思想,在我们认为他们还小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广博深度的思考。书中的一段描述,我几次读给家人、朋友、孩子们听:“小时候,我经常觉得大自然有真正的灵魂。山下有一棵大树,我经常爬上去,在它的树枝上坐几个小时。每当我抱着它,总能感觉它在跟我说话。其他的植物、小溪,甚至石头也对我说话。每次我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我都会把它捡起来,观察它,闻闻它的气息,抚摸它并倾听它的声音。”
这样灵气纯美的文字,这样与天地一体的心境,让人瞬间就宁静了心灵。这是浩瀚精微的自然的力量,这是童真无碍的心灵的力量。只有童真质朴的心灵,才能与一切存在亲密无间,没有隔阂地与天地万物心心相印。这便是无我而无一不是我的境地了。
带孩子们融汇在自然里,进而有所学有所悟,是一直很愿意做的事。
每带一批孩子,都会和他们到菜园、山上,去春游、秋游,观察春水边如雪的梨花、樱桃花,秋阳下碧绿的白菜、一地金黄的银杏。实地作文,欣赏风景,说古论今。晴空里,出校门,照例观察菜园,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形容白菜萝卜,纸笔速记。一路叽喳,向西直行,慢慢到了村西的山上。山风迅疾飞过耳际,“老师,可以喊一喊吗?”于是朝着远处的河流,红瓦的村庄,大声地呼喊着:“嗨!你好吗?”一会儿,歌声亮起来。山腰,树间,石旁,阡陌,说说各种蔬菜的播种培育,花的构造至果的成熟;了解山石的种类,亿万年地壳的运动;说说历史上的大浪淘沙,现在人们的飞天探索。呵呵,寄身心于山水,一边欣赏自然之美,一边在实地观察中触膝谈论,熔宏微知识于一炉。
以天地为课堂,了古今之变迁。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印象拷贝在心里,此时,彼时,念念不忘。虽然现在,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不太容易,但是,在努力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很希望可以给予孩子们这样的幸福,存几许自然风物中熙怡而笑的片段,启发他们对各种知识本然纯粹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让孩子们常沐幸福,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不代表我们一味地依从,而是指引孩子们生命的正确方向,激励他们不松懈、不放弃,在行进路途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学会给予,学会奉献——给予与奉献的能力,就是最大的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正如书中所说:“世间没有哪一种感觉,会比被人需要更让人幸福。”
这也是本书关于照应孩子们获取、给予幸福所关注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别人是否幸福?”对一个生命个体来说,局限于自我,是比较经常的事,但是,无量的人事环境与生命之初的我们发生交集,孩子们必然要面对自我与他人的轻重衡量。在一次次的必然与偶发事件中,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他人的感受吗?一个普通生命的痛苦与欢欣可以引发孩子们感同身受的体验吗?与不同的人们相处时,在林林总总的情势下,孩子们如何智慧地分析处理各类事务,从而给予和谐与幸福?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如何能够迎合较普世的规范,从而获得内心的均衡与幸福感?“我们每天睡觉之前都能细数当天经历的善与美,这能够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事物不能尽求其全,安东middot;布赫尔的思想也必有瑕疵之处。但本书的主旨和很多段落还是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如:“外在的环境能令人幸福吗?……青年人拥有更多的愉悦吗?随着年龄变大,人们会更加知足常乐。其中一个解释是:那些内心凄苦、不幸???人们早早地就死去了,而活下来的人们往往更加乐观,这种达观的心态会带来幸福和健康。而且,年龄和阅历使人宠辱不惊,可以自己化解一些负面情绪。将你的感情表达出来具有惊人的治疗效果,即使是负面情绪,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写作。当写作者的年纪越大时,传递出来的情感就越令人感到安详和舒服。而他们也更频繁地使用lsquo;我们rsquo;、lsquo;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