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点激面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点激面法”
李睿
摘要:本文介绍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点激面法”,并且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有力地论证了“以点激面法”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以点激面法;语文教学;点;面
作者简介:李睿,任教于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高效率、高节奏时代。教学也需要高速有效的进行。“决战课堂”理念应运而生。在此理念指导下,笔者反思了历年来的教学模式:“复习导课--进入新课--段落分析--中心归纳--特点揭示--课后练习”。觉得它虽然也较为全面系统,可是太冗杂也呆板,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别说什么“合作探究”了!因此不适应“以人为本”的新课标需求,要决战课堂必须轻装简从。
有没有一种去其芜杂简单易行的方法?于是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于是20年来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探索全被激活,笔者决定将其整合提炼,淬炼出一把犀利尖刀,用于课堂,使之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于是得出下面要谈的“以点激面法”。
所谓“以点激面法”,换言之,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给你一个支点,一根杠杆,你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就是在课堂上,省去许多环节,只需抓住一个“点”即能“激活”全篇。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对其形象的概括:“牵一发”即抓住“点”使“全身”皆“动”,说明这一点“点”到了要害,当然“动全身”了--也就是“激活全篇”--我把它叫做“激面”。
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以点激面”的分类和操作。
一、就文取点
笔者在教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与同学们进行了合作探究,决定选取一个“点”,那就是“德馨”二字。抓住了这个“点”,前后撞击,则全文皆活。
因为作者拥有“德馨”而内心充盈、淡定而自信,所以以“龙”以“仙”自喻,正所谓“心中有佛即见佛”嘛,所以诗人开篇即横空出世飞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妙句。
又因“德馨”所以构建出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因为“德馨”所以滋生出人际和谐,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为“德馨”,所以安贫乐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所以高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傲岸--有扬雄之才,有诸葛之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点激面的结果,便归结为:“德馨室不陋,人杰地自灵!”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学此诗时,我更是别开生面,只抓住“招摇”一词,便激活了全篇。我查阅了几种资料,感觉它们都未能解读出诗人徐志摩用词之妙,他们几乎都只做字面的解释。就连极具权威性的《教师教学用书》上都赫然印着:“lsquo;招摇rsquo;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更不用说《教材全解》《状元之路》等同步资料了。我想,这样的理解也太粗浅了吧!
我们都知道,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脱离作者创作背景和原文语境。先看它的语境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如果按教学用书的理解,因为青荇摇头晃脑的欢迎我,所以我便滋生出甘愿做一棵“青荇”般的水草的愿望。“什么欢迎我,我便要做什么”这是什么逻辑啊?荒唐!显然,我们才华盖世的徐大诗人是不会的。显然是我们的教学用书断章取义了。因为对诗中的“招摇”一词怎么能这么粗浅一解便放过去了?这两字,运用好了,可以“四两拨千斤”,激活全篇!
“招摇”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它是有色彩的。比如常见的“招摇过市”,明显带上贬义,用来指一些用一种排场在大街上炫耀、显摆的人的行为。也许正因为它的这一色彩,教学用书中故意回避,便硬说它是“欢迎”之意。诗人真要用“欢迎”义,以其饱学、以其渊博,不可能找不出其他的词来。
所以,我断言:诗人用这个词,肯定有他的玄机。让我试着来发掘一下吧:诗人作为一个从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学生,对康桥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那里有他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有他朝夕与共的友人,有他形影不离的恋人,有他倾慕崇拜的导师。
总之,由这一切构成的康桥使他着迷,使他眷恋,达到极致之后,则会滋生出对康河的一草一木的羡慕之情,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徐志摩再回康桥。这次回来,是专为亲近她而来,想再次体验把自己身心俱融化消解在康河的那种感觉,所以,他什么人也没有通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轻轻的轻轻的”似乎诗人随着这步调,灵魂早已出窍了,化作清风去亲吻康河的每一寸土地!康河也幻化成了他心中的恋人:“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新娘”、“艳影”、“荡漾”这几个词是这样的和谐贯通,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意境--康桥之美!美得那样纯粹,美得那样销魂蚀骨,美得那样梦绕魂牵……可他毕竟还要离去,所以无限依恋。
由此,在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