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曾侯乙编钟与编磬
[摘要]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弘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铸成,说明很早以前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键词]曾侯乙墓;编钟;编磬
[中图分类号]K8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11-02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令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演奏,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觐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编钟是西周时代祭祀、朝聘、宴享、歌伎的主要和声乐器,尤其适合于伴奏,富有中国古乐的独特风貌。西周时还以此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是王公贵族权势的标志。此时的编钟已由三枚或五枚发展为八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我们的祖先不但越过了钻木取火的时代,而且已迈入了能用火冶炼青铜铸造编钟的先进时代,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深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在曾侯乙墓中有着惊人的发掘。墓的东室有琴(十弦)、筝、五弦各一件,瑟五件,笙两件,悬鼓一具。沿北墙放有编磬,靠东南角放着巨大的建鼓。此外,还有篪两件、排萧两管、瑟七件和?⒐牡取F渲凶钗?辉煌、堪称“国之瑰宝”的要数庞大的乐器组合――编钟。编钟共有65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钟架呈曲尺形,铜木结构。钟列在钟架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钟19枚,中、下层钟是编钟的主体部份,分为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第一套称为“琥钟”,由11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套称为“赢司钟”,由12枚短乳甬钟组成;第三套称为“揭钟”,由23枚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体上都镌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的钲间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这些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极其宝贵的材料。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另有两名乐工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作为和声。
编钟出土时基本保持着下葬时的状态,分两排成曲尺形立放,靠西的一面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编钟共65件,分三层排列,其中最上的一层叫钮钟,中间及下一层的叫甬钟,最轻的一件重2.4公斤,最重的一件重203.6公斤。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编钟。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D。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及一件?D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公斤。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65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公斤,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19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45枚钟上不仅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出土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全国组织了上百名科技人员通力协作,采用了激光全息摄影和扫找电镜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在2400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分的最佳配方,以获得优美的音色;掌握了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高的严格比例,铸造出不同音高的编制系列;设计了“合瓦式”的独特钟形与复杂的钟腔结构,形成了奇妙的一钟双音和优美的旋律。这套编钟都能别两个乐音,全部音域贯穿五个半八度组,高音、低音明显,中间三个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由于有了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宫转调。尤为可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