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马镇:八幅肖像
次仁多吉家的期望次仁多吉记得他刚懂事时,正是西藏自治区刚和平解放后的一个时期。年轻时他希望自己有很多的牛,但是现在他觉得人的分工已经同那时大不相同了,他说,因为“有了市场的出现”,他看到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地在“进入市场”。次仁多吉觉得,青藏铁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去年他也买了一辆长安车跑运输,后来生意不如自己预想,就把车转手处理了,现在他在经营一个毡包加工点,这使他能够在当地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次仁多吉觉得对生活没有更多的要求,他希望,这种常态不会被打乱。
嘎玛夫妇的分工嘎玛夫妇可以代表牧区大部分家庭的分工模式:丈夫在外打工、做小生意,但没有固定的项目,无工可打时就回家放牧。妻子负责家务,比如每天早晚挤牛奶销售到罗马镇的奶制品加工厂。动员牧民转移到别的行业中去,比如从放牧改为从事制作奶制品,也是退牧还草的多种途径之一,目前这也是嘎玛夫妇的重要收入来源。他们拥有30头牛,有一辆摩托车,丈夫不在家的时候车就闲置着。
嘎玛夫妇的5个孩子中大女儿已经出嫁。他们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尼玛仁钦说,希望能像他爸爸一样,“开着摩托车到处去玩”。
扎西家的橱窗扎西被那日村人认为是村中首富,他从事过的行当有运输、小百货、牲畜交易等,并且有70头牛。有一个时期他去安多买来牲畜,自己养一段时间后再转手卖出,这桩生意他做得比较成功。谈话时,他家的电视正在播放藏语版的电视剧《茶马古道》,他感叹说,如果年轻,自己也去内地的大城市看看。扎西最远去过阿里,7年前去冈仁波切朝拜是离现在时间最近的远行。
展示在橱窗照片上的军人是扎西家的亲戚,这位2005年进入武警文工团、在西藏自治区小有名气的歌星也是扎西家的荣耀,橱窗上是各种他的照片。扎西的二儿子巴桑说,自己以后也想“做运输人员”。
扎西最想实现的愿望,是“趁着时机做多种经营”,但是他选择以机械为主。他说:“凡是有发展可能的行业都想做。”
拉桑次仁与摩托拉桑次仁在骑上摩托之前,已经开了十几年的拖拉机。最近一周,他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去放牧,他和他年轻的妻子索朗次吉有19头牛,但是他觉得,不能仅靠这19头牛维持现有的生活。他说:“政策有方便”,希望多了解社会,想“进入市场”,学习汽车修理技术或者外出打工。他在那日村的家是2007年才修的新房,在当地,这意味着他已经离开父母的家自立门户。他已经是两个年幼的孩子的父亲。
拉桑次仁现在骑的摩托是他父亲传给他的,由于自己是村子里的医生,在遇到的情况超出普通常见病的范围时,有时就需要他骑着这辆摩托把病人送往那曲地区医院。其他时候他的摩托驾驶速度,也会让他成为牧民之间送信与联络的人。
等待斯塔我们在嘎桑家时,嘎桑一直在等斯塔回家,并且托了好几个人去镇上叫正在玩台球的他。18岁的斯塔是嘎桑家惟一的孩子,正在学车,家里为他买了一辆长安车,但斯塔还没有拿到驾照。本来嘎桑想把斯塔送到那曲地区驾校,她的想法是,那曲正在修建一个大型的火车货运及物流中心,她很希望斯塔去那里工作,前提是先要学车。但是斯塔的爷爷桑诺舍不得他,于是斯塔目前的活动范围暂时只能以罗马镇为主,这明显让他焦躁不安。斯塔是摩托少年中的“宗申派”,他不喜欢“新感觉”,这两种品牌的摩托出没于那曲草原。斯塔喜欢电工,但更想去遥远的城市工作,这之前,他曾经在修建时的青藏铁路工作过一个月。
44岁的嘎桑是罗马镇15村的村长,她的家是在这里定居的第一户牧民,这里也是嘎桑从小放牧的地方。1983年他们在这里修建房子时,四周都还是水草丰茂的牧场,但老鼠也比现在要多。嘎桑记得,定居牧户在这里多起来的时间,是在2003年以后。嘎桑家有30头牛,雇了两个牧民在帮着放牧。嘎桑觉得草原现在比过去要暖和得多。
摩托维修工斯杰斯杰没有牛,只有很少的山羊和绵羊,所以也不放牧。他是罗马镇惟一的摩托车维修工,照说他的生意应该很不错,但他正苦恼于自己买不起新的维修设备,缺乏零部件,他自己去那曲只能买很少的一点。今年他修过50辆摩托车,都是年轻人的,他说,年轻人骑得野,送来的车也是以摔坏的为主。
斯杰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他目前没有长远打算,只想专心修理摩托车,这是他兴趣所在。他觉得自己骑摩托车比年轻人骑得好,他说:“他们只是骑得快。”
青藏公路边的餐吧忙碌而寡言少语的巴珠起初回避同我们谈话,他的形象更接近于汉族人。3年前,巴珠打算去跑运输,把牛羊都卖给了认识的本地人。今年他开始经营这间餐吧,顾客包括从镇长到牧民、以及我们这样的过客。对于作为牧民的过去和转业后的现在,巴珠觉得他还没有时间想得更多。
苏吉与尼珍1984年出生的苏吉、与1981年出生的尼珍都出生成长在拉萨。她们2007年8月份被分配到罗马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