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黄源同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切怀念黄源同志   敬爱的黄老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作协、鲁迅纪念馆等单位为他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人们深切怀念这位德高望重、受人爱戴的老人,称赞他既是鲁迅先生的好学生、亲密战友,革命文学的前辈、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文学活动家;又是中国新四军的坚强战士,党的杰出的文艺工作者,无私无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黄源1906年出生在浙江海盐,自少年时就爱好文学。在春晖中学受匡互生、夏?D尊、丰子恺、朱自清等进步老师影响,在上海劳动大学、立达学园为鲁迅演讲做记录,并结识了鲁迅。1928年黄源赴日本留学,结识茅盾。1929年回国后开始翻译外国进步文学著作。此后一直在鲁迅、茅盾领导下活跃于左翼文坛。1933年参与编辑茅盾主持的左翼文学阵地《文学》月刊。1934年主编由鲁迅主持的《译文》杂志及《译文丛书》,并与茅盾、巴金等编辑《呐喊》、《烽火》等抗战文艺刊物,翻译出版了日本、英国、美国、苏联等进步文艺作品10多部,并从中结识了叶圣陶、胡愈之、巴金、夏衍、胡风、萧军、楼适夷等左翼作家,与他们一起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鲁迅逝世后,他作为治丧办事处成员,日夜为之守灵,是16位抬棺的作家之一。以后并与萧军一起编辑出版了《鲁迅先生纪念集》。   1937年日寇侵入上海,黄源抛家别子携笔从戎上前线,发表了《随军生活》一书。1938年12月,他率领一个由革命文化人石西民、骆耕漠、汪英等组成的新闻代表团从金华到皖南访问新四军,受到项英、叶挺、陈毅等领导的热烈欢迎。在多方考察后,他决定留下来成为新四军的一员,并参加了共产党。担任新四军军部刊物《抗敌》杂志编委,文艺副刊主编,和夏征农等发起“新四军一日”活动,得到广大指战员欢迎,纷纷拿起笔写了数十万字战斗生活作品。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包围打散,黄源随教导队突围,历尽艰险,几经辗转,潜回上海,由许广平和地下党联系隐蔽,随即回到苏北新四军新军部,见到代军长陈毅。在刘少奇兼院长的华中鲁艺担任教导主任、《新华日报》副总编及《新文化》主编。1943年2月黄源调浙东根据地担任行署文教处长,创办鲁迅学院,还奉派到反复无常的国民党杂牌军田岫山部任特别军代表,做统战工作,不愧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主的方针,是党的杰出的文艺工作者。在白区,他在鲁迅领导下是反文化“围剿”的斗士,在根据地,他坚决贯彻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提倡民族革命战争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众文学,成立农村俱乐部,组织读报组、墙报组、识字组、演出组、夜校等,广为宣传群众。他还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的笃班”、说大书、民间小调等形式,团结改造老艺人,创作现代戏,如《桥头烽火》、《大义灭亲》、《生死恨》等,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1945年北撤到淮安,任华中文协主席。他组织军民大会演,参加的农民团有7个全部演出新编戏、改编戏,如《甲申三百年祭》、《照减不误》、《战淮阴》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华东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接管了文化艺术院校,筹建了华东戏剧研究院、美术学院,鲁迅纪念馆,开办了越剧、沪剧学习班,派干部改编了旧戏,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伊兵、陈山执笔),拍成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成为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瑰宝。回浙江任省委文教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期间,发现、主持并参与整理改编了昆曲《十五贯》(郑伯永参与,陈静执笔),赴京演出后受到毛主席表扬,周恩来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受到文化部奖励,成为全国戏改的典范。   他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全国解放以后,1950年4月黄源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部长陈望道)兼党组书记。1955年华东大区撤销,调浙江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文联、作协党组书记,按级别降了,但任务更重了。他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既抓文艺人才的培养,文艺思想的提高和文艺团体的改革,又抓昆曲、婺剧、越剧、绍剧、话剧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歌舞、民间音乐的创作及演出提高,还十分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力求创作艺术精品。1957年被错划右派,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信念仍坚持不变。在农村他积极参加劳动,和农民交朋友,有说有笑,处事乐观,利用空隙时间买书订报,读书看报,还对农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大跃进”中他发现层层谎报粮食产量,所在的生产队明明亩产只有500斤,而报上公布的却有3000斤,年终按亩产3000斤标准征粮,逼得农民把所有粮食都交了还不够。他所住的一户农民,劳动一年结算下来只剩贰元钱,又向生产队借了两元钱才过了年。黄源把自己的口粮分一部分给他家,并把家中寄来的食品拿出来与房东一同过年。他以耳闻目睹的事实找地委书记大声疾呼: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千万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