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山北麓惟一现存的石窟寺
石窟寺指开凿于山崖上的佛教洞窟,俗称千佛洞,每一个石窟寺都是一系列精美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有机组合。克孜尔、库木吐喇、吐峪沟、柏孜克里克等新疆现存的著名石窟寺群大都分布在天山南麓,难道古代佛教同样盛行的天山北麓,没有开凿任何千佛洞吗?
其实,天山北麓早已开凿了石窟寺,它就是唐、宋时期的北庭高台寺故址吉木萨尔千佛洞。这是天山北麓惟一现存的石窟寺,窟洞至今仍存。
关于吉木萨尔千佛洞的重新发现,有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今吉木萨尔县清代名为济木萨,早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已创设了济木萨巡检,起初主要是主持当地绿营兵的军屯,后来随着民户的增多,也兼管当地民政。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一位家住济木萨城的卖菜人患了严重眼病,即将失明,好在熟悉山路,每遇天气晴朗,就到山上捡柴度日。一天突然眼痛难忍,他萌发了自杀念头,好不容易摸索到山冈一棵大树下,解开腰带,打算上吊。这时耳边传来一个慈祥的声音,劝他不要轻生,快到山下泉水中洗眼,回问时则四无应声。卖菜人惊坐半日,耳边又响起了同样的声音,如此反复。卖菜人半信半疑,爬下山坡,果真传来溪水声,遂坐溪边,用水洗眼,跪地起誓:若神明护佑,治好眼病,情愿出家为僧。尔后疼痛逐渐停止,眼帘渐渐透明,他爬上山坡,望空叩谢。卖菜人背山歇坐,忽见坡土坍裂,透出白灰墙壁,用手刨挖,发觉里面竟是空的,并有门洞形迹。他出山后遍告乡邻,大家携带锹、镢等工具,进山刨开山门,洞形如半月,光线黑暗,燃烛照亮,一座卧佛,身长丈六,金面跣足,横亘后室,又有铜佛,大小不计其数,上面都有土花锈蚀痕迹,昭示着时间的古老。洞窟内壁画颜色如新,建筑龛洞也都保存完好,是极少数未毁于东察合台汗国宗教战争的幸存佛寺之一。信众纷纷集资,恢复千佛洞本来面目的同时,在洞口修建了大殿。这位菜贩当日落发,成为寺院住持,庙会渐兴。此后历代增修,兴建了殿、观、庙、阁等附属建筑群,成为东部天山诸县汉民佛教信仰的中心。
1904年,德国人勒苛克重新发现鄯善吐峪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切割了大量壁画,被西方人推崇为新疆石窟寺发现之始。而吉木萨尔千佛洞的发现远远早于上述时间200余年,完全有理由视为新疆石窟寺重新发现的真正历史开端。尤令人骄傲的是,这次重大考古发现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应当比后世外国探险家发现的佛寺更有价值。
吉木萨尔千佛洞发现之后,立即引起了当时新疆高级官员的注意。乾隆四十九年(1784),首任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曾利用巡阅营伍之便,亲临此洞,将洞中发现的铜佛九尊作为贡品进献北京。千佛洞的形制为半月形洞门,后洞有身长1.6丈的佛涅??像,寺内土佛像则以千佛为主,具有鲜明的密宗色彩。从各方面来看,这座佛洞始建于唐代,回鹘、吐蕃统治北庭时期继续保持繁荣。
新疆光复之后,光绪四年(1878),千佛洞古佛寺群再度整修,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开始举办历时半个月的千佛洞颂经大会,善男信女、僧俗游客等云集寺院,祈福禳灾。1933年,回族军官马仲英率兵进入新疆,毁坏了洞中的众多雕塑。1937年,以孔才家族为首,募捐重修了部分建筑。解放后破除迷信,千佛洞荒废。1958年大炼钢铁,大批佛像被作为废铜重加冶炼,至文革中更遭毁灭性劫难。文革结束后,重塑佛像,再绘壁画的倡议者就是孔才后人,这一家族对于千佛洞具有特殊的宗教感情,使千佛洞至今仍是北疆东部汉民佛教徒顶礼膜拜、香火不断的所在。当地孔氏家族对于这一古代佛教遗址的变迁非常熟悉,所仿皆有所据,对于原有洞窟形制更是未敢擅动。虽然仅存一窟,却保存了新疆惟一、全国鲜见的建筑形制。
今天,吉木萨尔千佛洞古代壁画荡然无存,墙上的壁画都是今人增绘,已无多大价值,但建筑形制仍然保持了古窟原貌。佛窟宽14米,中央佛龛两侧各有圆拱门,仿支提窟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甬道形制的反“回”字形结构,自中央佛龛两侧另开四条甬道,回旋前进,甬道第一层回旋进入中甬道,左、右皆开佛龛,中供佛像,再次回旋前进,深进一层,仍是左、右皆开佛龛,最后一道回旋进入后甬道,到达这座千佛洞的参拜终点――供奉俗称卧佛的释迦牟尼涅??像前。这种回旋三进的形制,全国鲜见。今之卧佛像虽为复古物,但佛座仍为原来形制。其余佛龛形制也仍保留旧观,其中洞窟南壁的罗汉群像明显不同于中原汉传佛教寺院的同类佛像的开龛方式,与北庭回鹘时期的西寺建筑形制也存在区别,也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千佛洞前所留地面建筑,虽然是后世增修,但这些建筑非但未损伤石窟寺原貌,反而对这一千年古寺起了外层保护作用。
石窟寺是佛教文化东传的历史产物,集中代表了佛教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吉木萨尔千佛洞历经劫难,洞窟形制仍基本保存完好,应当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这座古代名刹仍不能算作完全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测秒杀技巧.docx VIP
- 9706.1有源医疗器械检测用-GB_T 42062-2022风险管理报告.docx VIP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FIDIC-咨询协议通用条款-2006第四版-中文翻译.pdf VIP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横河(Yokogawa)uR10000、uR20000通信接口使用说明书(中文).pdf
- 2024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清单(默写).pdf VIP
- 幼儿园食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ocx VIP
- BAKERHUGHS旋转导向简介教学.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