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与“唐诗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台山与“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经过众多学者的发掘、考察和论证,已经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认可,但重点多放在新昌县那一段,有“剡溪――唐诗之路”的说法。其实划溪的源头在天台山华顶峰,这条诗路的目的地和最精华的部分正是今台州市境内的天台山。      群星既荟萃,兴会更无前      天台山地处海隅,“所立冥奥,其路幽迥”,因此尽管它是“山岳之神秀者”,还是“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祀”。是佚名的《图像》和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第一次将它的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昭示于世,称之为“台岳”;南朝宋元嘉六年(429)秋,诗人谢灵运率领数百人从始宁县(县治在今嵊州三界)南山出发,伐木开道,构通了越台旅游线。其后,人们在陆路之外,又发现了一条不必迂回百里而可以顺抵天台山的“捷径”。   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淮南的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再沿剡溪溯流而上,登上天台的石梁。有的还从临海出海,作为浙江之行的终点。其中剡溪上游,路经黄坛、五马、上海、慈圣,在与大兴坑相接的石梁,登上华顶峰。从新昌到天台慈圣,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可以通竹筏、木排。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中。不难看出走的正是一条“越中一剡溪一石桥”的水道。   据竺岳兵先生统计,有唐一代400多位诗人曾游历栖居于此,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总数的1/5。当时浙东面积仅全国的1/750,却有这么多诗人遨游吟唱,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   在这些诗人中,既有像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人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壮游,或宦游,载酒扬帆,击节高歌,也有终隐于此的,还有60多位本籍骚人,无不尽情赞咏浙东风光,留下了大量的诗篇。      幅幅锦屏画,台岳最奇丽      如果把浙江唐诗之路比作一张张锦绣屏风,天台山是最奇丽的一张;如果把它比作一曲完整的交响乐,台岳则是其中最华彩的乐章。   据笔者粗略统计,唐人写天台山诗有数百首之多,拙作《天台山诗词曲赋选注》(团结出版社,1994年)收录了87首,包括天台山、石桥、佛陇、国清、桃源、桐柏、琼台、华顶、赤城和寒石山等,即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13个景区中的8个景区,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精华部分。   李白、孟浩然是来天台、剡县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诗大家。我们不妨借日本学者寺尾刚《论“越地”对李白诗歌创作意义》一文,就李白诗歌中出现的台剡地名统计作点比较。剡县方面,包括天姥4例、诗名也有1例在内,有关地名共17例,诗名3例,共20例。天台方面,包括华顶、石桥、赤城、国清的地名30例,诗名也有2例,共32例。再以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30)秋的浙东之旅为例。有关天台地名14例,诗名5例,还不包括族谱中一首写孟湖的七律;而剡县2例均在诗题中。   上述两种统计至少表明:唐代诗人尤其是大家,对台岳主要景点游访迨遍。值得注意的是东晋孙绰的赋赞和诗仙李白吟诵的重点景物,如石桥、仙都、赤城、华顶、国清、天姥,也正是众多的唐诗题咏。这体现了英雄所见略同和文化的传承性。   孙赋以“跨穹窿之悬蹬。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描绘举世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石桥(石梁)。唐人同样神往之至,以“远登临海峤,横此莓苔石”(韦应物)、“待入在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自豪,描绘“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李白)、“瀑布干丈流,如铺链一条”(寒山)的壮观,贵为皇帝的李隆基也要附庸风雅神游撰铭,令王公大臣张说等奉和,凑个热闹。   甚至连桥畔琪树和古松也为诗画家所瞩目:“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吉来闻。他时画出白团赢,乞取天台一片云”(皎然《送邢台州济》)、“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对台岳的“峻极之状,嘉祥之美”,孙赋早有“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的极赞。唐代诗人同样有“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杜甫)、“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寒山)的品评。   上世纪80年代,天台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初,浙江省旅游局组织专家和旅行社老总考察浙东唐诗之路,大家普遍认为:天台山国清寺与石梁飞瀑是此次浙东之行景观的最精华部分。      诗路歌袅袅 东瀛有余音      天台山是唐诗之路中最精彩的乐章。这不仅是国内诗人的共同感受,而且也是同时代国际友人的评价。   肖瑞峰先生在《浙东唐诗之路与日本平安朝汉诗》一文中,举出很多诗例来说明“在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