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化藏区的石帐节与夏尔群鼓舞
麻日村――十世班禅的故乡。
循化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东与甘肃临夏州以巍峨绵延的阿木尼达尔加山为界,南面与以雪域名寺拉卜楞而著称的甘南州夏河县为邻,西接热贡艺术之乡黄南州,北临滔滔黄河,形成了一个独具文化特征的区域。这儿不仅是个水草肥腴、山川秀丽的风水宝地,而也曾因名人辈出而声名远扬。这里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鼻祖喇勤#8226; 贡巴饶赛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8226; 确吉坚赞的故乡,又是闻名遐迩的一代名僧格西#8226; 喜饶嘉措大师的家乡。
道帏―宛若帐篷的巨石。
循化藏区现有四个藏族行政乡和四个自然村。所属民众据清嘉庆刻本《循化志》记载是吐蕃之遗种。这个地方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文化。其中位于道帏乡贺隆布村的石帐节与夏尔群鼓舞可谓独树一帜。要说该村的这两种民俗,还得从道帏沟内一块巨大花岗石的故事说起。这块巨石位于贺隆布、比隆、贺庄三村中央。远远望去,仿佛是一顶洁白的帐篷 扎在那里。道帏一名由此而产生,意为石帐。
石帐节的传说
据说道帏地区以前是个苯教盛行的地方,一个名叫阿旺南杰的人受四世噶玛巴活佛乳必多杰的授记――“遥远的东方,有一块巨石像帐篷,有一座高山似佛幢,在那里修建三世佛殿,将会造化后世”,前来此地宏扬佛法。阿旺南杰来自当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巴塘之地。相传他们一行人马远赴外地时,由于时逢战乱而兵器稀缺,拿九头犏牛换了一把朴刀,骑着安多地区的灰唇骏马,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当地说唱谚语里有“九头犏牛易朴刀,灰唇安多马为乘骑”的描述。
在喇勤#8226;贡巴饶赛出生地建造的佛塔。
阿旺南杰铭记活佛的预示授记,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日夜兼程,长途跋涉,路过阿尼玛沁山,经夏河甘加草原,到达道帏沟南山一个被称为 “拉角山”的垭口。当时,眼前展现一条东西横亘的沟壑,此沟阳山柏木葱葱,阴山松树郁郁,中央灌木密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荆棘路。正当他们为如何涉足眼前深沟而发愁时,远远望见中央的灌木丛林里搭有一帐人家,灰白的帐房如此醒目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大家顿时欣喜若狂,从灌木丛林劈开小路,匆匆前往,心想讨要一些食物,借宿歇息。可是到了近处,却发现那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正当此时,阿旺南杰想起了噶玛巴活佛的预示授记――巨石如帐在东方。大家继而向四周环顾时,果然看见阳面的一座土山颜色朱红,坡面有道道小沟垂直向下,宛如一顶巨大的佛幢。
于是他们豁然开朗,原来眼下就是他们翻山越岭苦苦觅寻的地方。随即在此定居,成为上部三村的一大部落,至今仍被称为霍尔盖部落。他们建寺筑塔,宏扬佛法。修建的第一个佛殿,其造型美丽而结构奇异,屋顶由数百块方形木从四周向中央重叠拢合形成,每块木头上都刻有各种展翅神像,殿内无一根柱子,因此被称为“无柱佛堂”。
夏尔群鼓舞间歇时的村姑舞蹈。
从此,那块巨石成为先辈们扎根此地的精神支柱,村民们自古把这块巨大的石头当作一种圣物来敬崇。为了纪念先辈们到达此地的时间,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九日,对巨石进行一个苯教色彩极浓的祭祀活动,谓之石帐节。为了延续先辈们鲜活的身影,村民们还继承了一个世代相传的舞蹈,谓之夏尔群鼓舞。
石帐节
节日当天,全村的男性老人和孩童们集中到嘛呢庙,在袅袅升起的桑烟和白海螺的幽幽声音中,牵来一只山羊,对其进行一系列除秽仪式之后,孩子们用马莲草和花朵编织成的各种各样的饰物,把山羊装扮一番。老人们亲自将嘛呢庙内的各种经卷分给每个孩子背上。孩子们领牵着山羊,背着各种经书,排成一列,一边长调高诵六字真言,一边吹响白海螺,一路浩浩荡荡,从村庄四周的村界田地边缘绕道而行。
村中的什巴(护田员)们带着各种炊具,扶老携幼,来到离村不远处的巨石旁边,架起灶火,烧上奶茶。老人们则集中到旁边草坪上,用炒面和柏木煨上桑烟,谓之白桑,迎候孩子们的到来。
孩子们从不远处翩翩而来时,老人们起身迎接。孩子们围着桑烟转三圈,又围巨石转三圈,然后将经卷卸下,纷纷向巨石和桑烟磕上三头。
老人们从山羊身上卸下各种饰物,将其牵至桑烟旁边,进行活羊祭祀。活羊祭祀首先要通过授神仪轨,点燃柏木熏其全身,双角和前额各粘一块酥油,将奶水从头顶沿脊梁泼洒到全身。老人们将山羊围在中央,庄严肃穆,齐诵山神祈祷经,直到山羊打颤。山羊一经打颤,大伙儿高呼“拉加洛”神胜利了,说明山神已授。尔后,专人将羊宰杀,掏出心肝肺,从嘴唇、耳朵、四肢各剜一块肉,于心肝肺一起置于另外一个焚起的桑烟,谓之红桑。
煨了红桑之后,祭祀仪式已接近尾声。大伙儿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吃手抓羊肉,老人们饮酒享乐,说唱祝词,孩子们则在巨石上滑溜玩耍,直至夕阳西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