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初探   内容提要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居住着一个被称为“阿洪姆人”的族群,经考证,他们是从中国云南迁去的傣族的一支。阿洪姆人曾经建立过一个统治该地区长达600年之久的王国。在其统治过程中,阿洪姆王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政治体系。本文拟就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印度阿洪姆人 阿洪姆王国 政治体制   印度东北部地区包括阿萨姆(Assam)、曼尼普尔(Manipur)、梅加拉亚(Meghalaya)、米佐拉姆(Mizoram)、那加兰(Nasdand)和特里普拉(Tripura)6个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其中有一个被称为阿洪姆人(Ahoms,又译阿霍姆人)的族群,主要居住在阿萨姆邦一带。根据阿洪姆人的编年史《布朗吉》(Buranji)的记载,其先人是在昭龙苏卡法(ChauLungSukapha)的率领下迁到他们今天居住的地方的。昭龙苏卡法是由其外祖母在一个叫艮生卯龙(KengSengMaoLung)的地方抚养长大的,长大后于公元1215年离开了艮生卯龙。离开时,昭龙苏卡法从他父亲统治的王国勐卡勐雅(MonskhaMongya)带走了三千口铜锅、两头大象、三百匹马,然后到了勐卯,再从勐卯经户拱(Hukong,在今缅北)辗转到了印度东北部地区。   阿洪姆人的史籍中所提到的艮生卯龙等地名在我国云南德宏傣族的史籍中也有记载。据杨永生先生在汉译德宏傣族史籍《勐果占壁及勐卯古代诸王史》一书中的注释,勐卡勐雅就是今云南保山昌宁的柯街、大塘一带,勐卯即瑞丽一带。这说明昭龙苏卡法最初的活动范围在我国云南境内。阿洪姆人是从云南迁去的傣族的一支。   阿洪姆人的先人从云南西迁大约是在13世纪初。随同昭龙苏卡法西迁的有他的妻子、孩子和一些贵族家庭成员等,共约9000人。他们迁到印度后,在今阿萨姆境内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一带建立了一个叫做勐顿孙罕(MongDunSunKham)的王国,当地的博多人(Bodos)把这个王国称为“HaSiam”。“Ha”的意思是土地,“Siam”则是博多人对所有傣泰民族的称呼。由于当地一些民族语言发音时音变的缘故,“HaSiam”被念作“Assam”,“阿萨姆”一词即由此而来。从此,这个王国就统治着阿萨姆地区,直到1838年,该王国最后一位国王被英国人废黜,这个延续了600多年的王国才告结束,所以说“印度东北部的中世纪史就是阿洪姆人的历史”。关于阿洪姆人从云南西迁的历史,已有学者做过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对这些西迁的傣泰移民在印度阿萨姆地区建立的勐顿孙罕王国(即人们常说的阿洪姆王国)的政治制度,我国学者的论著还不多。因此,本文拟就这个由傣泰移民建立的国家――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做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阿洪姆王国在初期还保留着从云南带去的政治制度。据史籍记载,当时的国王均称为“昭”(Chao)或“昭法”(Chao―Pha);“昭”或“昭法”之下有不同级别的官员,其称谓有“邦勐”(Phrang―Mong)、“叨勐”(Thao―Mong)、“叨”(Thao)、“录令”(Ru―Ring)、“录百”(Ru―Pak)、“录少”(Ru―Sao)、“普坎”(Phu―Kan)、“普克”(Phu―Ke)、“普津勐”(Phu―Kin―Mong)、“纽勐”(Nin―Mong)等。在有关云南德宏一带傣族的历史资料中也有类似称谓的记载。明代钱古训所著的《百夷传》在记载麓川(即勐卯一带)思伦发统治时期的情况时就提到:“其下称思仑发曰‘昭’,犹中国称君主也……其属则置‘叨孟’以总统政事,兼领军民。‘昭录’领万余人,‘昭纲’领千余人,‘昭伯’领百人,领一伍者为‘昭哈斯’,领一什者为‘昭准’,皆属于‘叨勐’。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勐’统军以行。”   后来,阿洪姆王国受印度教的影响,其政治制度逐渐带有印度教的色彩。同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统治,阿洪姆王国也吸收当地人进入政权机构,并通过联姻方式与当地人建立友好关系。久而久之,阿洪姆王国不仅在宗教上,而且在语言上都逐渐“印度化”了。印度教传人阿洪姆人居住地的时间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最早接受印度教的阿洪姆国王是苏当法(Sudangpha),他在加冕时就采用了印度教的仪式。16世纪上半叶苏洪蒙王在加冕时除了称“迪兴吉亚?罗阁”(DihinSia Raja)之外,还用印度教的称谓“斯瓦尔加纳拉衍那”(Swarganarayana,意为天神)代替传统的阿洪姆人的称谓“昭法”。到17世纪,几乎所有的阿洪姆人都皈依了印度教。与此相应,各级官吏的傣族称谓也逐渐被“布拉哥哈因”(Buragohain)、“巴尔哥哈因”(Bargohain)、“巴帕特拉?哥哈因”(BarpaffaGohain)、“拉吉科瓦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