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腱鞘炎的临床价值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腱鞘炎的临床价值
岳馨 朱鸿 杨通琴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B超室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腱鞘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40例患狭窄性腱鞘炎门诊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7.5-10MHz超声引导下,向腱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mL+利多卡因2mL,对照组采用闭合穿刺法注射等量药物,对病例进行随访及疗效分析。结果:20例治疗组患者中18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缓解;对照组中,9例患者疼痛消失,7例疼痛缓解,4例疼痛无明显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腱鞘内注射药物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腱鞘炎 超声引导 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 利多卡因
【中图分类号】R6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31-02
腱鞘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好发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和腕部的人群[1],局部皮质类固醇的注射是有效治疗方法,但注射位置的准确性可影响其疗效,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可提高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骨科门诊患者,年龄在35-60岁,26例主诉晨起患指发僵、疼痛,体查:掌横纹处扪及黄豆大小痛性结节,诊断为弹响指和弹响拇;14例主诉腕关节桡侧疼痛,无力提物,体查: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侧有局限性压痛,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2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MHz。
2、治疗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2.1治疗组:术前超声检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2],用10mL注射器抽取复方倍他米松1mL+利多卡因2mL备用,超声探头置于装有耦合剂的无菌手套内,消毒病变部位,将探头置于病变部位肌腱纵轴上,固定探头,注射器沿探头长轴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腱鞘内,显示屏上确定针尖位置,调整角度,将药液缓慢注入腱鞘内,可见腱鞘与肌腱间隙增宽,注射结束后退针,无菌纱布加压覆盖。
2.2对照组:抽取复方倍他米松1mL+利多卡因2mL备用,触诊确定压痛最明显处并标记,碘伏消毒,标记处进针注射药液,退针后无菌纱布加压覆盖。
3、结论
治疗后3周随访,治疗组中19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占95%),1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占5%);对照组中9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占45%),7例患者疼痛缓解(占35%),4例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0%),由此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腱鞘炎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超声表现为腱鞘增厚、回声减低,腱鞘内积液,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肌腱边界模糊,纤维结构消失等声像图[3],一般采用局部腱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但注射一定要准确,注入皮下则无效,注入桡动脉浅支,则有桡侧三个手血管痉挛或栓塞导致指端坏死[4],传统的闭合穿刺有损伤肌腱的可能,如果将激素注入肌腱内,甚至可能加重炎症或导致肌腱撕裂,而超声实时引导下的穿刺,有利于随时调整针尖位置,以便穿刺针准确刺入预定部位,避免药物注入到病灶外,还可动态观察到注入的药物是否到腱鞘内[5],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855-856.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
[3]郭瑞军.肌肉骨骼超声.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1月:179-180.
[4]顾玉东,侍德,等.手外科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749-751.
[5]郭万学,燕山,等.超声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7月: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