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
《歌舞的海洋》、《四不像》、《雄伟的布达拉宫》、《青藏高原》等相声段子是拉萨市民族艺术团的保留节目,每每演出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掌声不断,为那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为那些对假恶丑现象尖酸刻薄的挖苦和鞭挞。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相声段子的作者是谁;《扎西德勒》、《敬酒歌》、《拉萨姑娘》、《可爱的故乡》等歌曲是高原的歌星们最爱演唱的,也是群众最爱听的、人们不离口的歌曲,这些歌词的作者又是谁?
这些脍炙人口、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藏族剧作家索次,可以说,他为西藏曲艺事业的发展创作了20年,奋斗了20年。回眸索次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人,正是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勤奋耕耘,成为西藏曲艺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的人:用藏文创作戏剧作品的人;用藏文出版曲艺作品专集的人;填补了西藏无曲艺志的空白的人。
不畏困苦 潜心修志
索次是1987年调到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的,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高原民族艺术的研究工作。
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三部委联合搞的国家艺术科研规划项目《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的编纂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索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况且他以前从未从事过修志工作,周围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加之藏族史料上关于曲艺方面的记载甚少,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把要做的工作理出头绪后,索次认识到编纂、修志工作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并做了详细的计划。他首先走遍了西藏各地区,寻遍了民间艺人,发现和辨别了很多曲艺种类,并且对这些曲艺种类进行了录音和文字记录,同时拍摄了照片。在基层调查、采风时条件很艰苦,野外风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饭,忍受着孤独忍受着饥渴忍受着暴晒的烈日和倾盆的大雨,独自走在荒无人烟、永无尽头的羊肠小道上,为了寻访一位民间艺人和一个曲种,走过多少的冤枉路,但索次乐此不疲,从没有一句怨言。
下乡调研采风只是一方面,他还翻阅了大量的藏文古籍,从字里行间寻找关于曲艺方面的记载。经过近3年的笔耕,索次完成了80多万字的初稿。1999年底,北京举行了《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初审会。来自北京、云南、四川、西藏的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的编纂工作,认为《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对于西藏地区曲艺艺术历史与现状的记述是比较翔实的,全书的写法也基本符合体例的要求。尤其对藏族曲艺的普查、发掘、研究、记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修改的方向。当专家们听完索次关于编纂情况的介绍后,无不竖起拇指称赞他严谨治学、吃苦耐劳的精神。
索次告诉记者,西藏曲艺的历史虽然很悠久,艺术传统也非常的深厚,但前人对曲种曲目没有分类、界定,文字资料更是稀缺。他下去调研时把发现到的曲种曲目先录音下来,然后整理出藏文,再译成汉文,工作量相当大,常常把自己整得精疲力竭。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10大品种,即仲谐、堆巴谐巴、白、岭仲、喇嘛玛尼、古尔鲁、折嘎、扎年弹唱、夏、藏语相声等。
2001年,又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索次将自治区范围内存留和活动过的其他民族的曲艺曲种、曲艺艺人、曲艺演出活动、曲艺节目及影响等内容补充了进去,使《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复审稿内容更加丰富、翔实,真正成为反映西藏地区曲艺艺术历史全貌和发展变化的一本书,复审稿达到100多万字。
2001年11月,在北京的复审会上,专家们对《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复审稿中“综述”、“图表”、“志略”、“传记”四大部类的内容,以及“志略”部类所涵盖的分类项目,进行了逐条审议。专家们对《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编纂者在资料奇缺、困难很多、相关研究基础薄弱、可资借鉴的史论十分稀少、且编纂人员奇缺的情况下,能够集腋成裘,努力搜集、发掘、记录和整理西藏曲艺的艺术文化遗存,按照志书编撰的体例要求,几易其稿编写出目前的志书复审稿,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贡献,具有开拓和初创之功!听完专家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索次百感交集,决心要把《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修改得更完善。又经过3年的辛勤耕耘,2004年终审稿正式脱稿,这年他把凝聚他9年心血的《中国曲艺志#8226;西藏卷》寄到了北京。索次在9年的编纂时间里,单枪匹马走访了200多位民间艺人,足迹踏遍了西藏各地,为编纂这本书他的一只眼角膜坏了,但他无怨无悔。
勤耕不辍 创作丰收
索次出生于1945年。1953年就读于西藏拉萨市第一小学。1959年在拉萨中学念书,还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拉二胡、吹笛子、打扬琴样样都会。
1963年索次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话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