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与邓宝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右任与邓宝珊       在丝绸之路起点古都西安以北的三原城,19世纪70年代末于右任诞生了;在这条文明交流之路向西延伸几百里的甘肃天水,甲午战争之年邓宝珊诞生了。他们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中国近现代爱国历史名人。何以为证?仅举两例:    2003年3月18日,在为新当选的总理、副总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使我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接着他当众吟诵道: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新总理动情吟诗谈统一,使人们更加怀念于右任!    2002年10月12日,《北京青年报》在“红色回忆”专栏,整版刊文介绍了保护陕甘宁边区的“老友”邓宝珊,讲述了他先后和刘伯坚、邓小平、刘伯承、毛泽东、周恩来的交谊,赞扬了他襄助傅作义将军完成北平和平起义的历史功绩。《红色记忆》一书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于右任、邓宝珊留给历史的记忆是深刻的。    两个人都是孙中山的“老兵”。在国民党高层人物中,邓宝珊结交最厚的不能不推于右任。    邓宝珊将军生前曾多次说他是孙中山的一个“老兵”;于右任在回忆跟随孙中山的往事时亦有诗云:“元戎元老骑龙去,我是攀髯一老兵。”“老兵”、“战士”经常是他的夫子自道。    1910年,邓宝珊在新疆秘密加入同盟会。辛亥年末,邓宝珊在伊犁参加新军起义,由于他英勇作战、献策奏功,被破格提拔为军官。辛亥革命失败,邓宝珊辗转归故里,很快又去陕西参加了反袁人士的“华山聚义”。邓在陕西活动,后来又成了陕军的骨干将领,就不能不与于右任发生关系。说来也巧,于右任的诞生地三原,也从这时起与邓宝珊结下了不解之缘:反袁护国斗争中,他与同志在三原县城开设大有公司,以经商为掩护,密谋发动武装起义;护法运动开始后,张义安、董振武、邓宝珊又策划发动了三原起义,为促进“陕西靖国军”的正式建立创造了条件;靖国军成立的前后,在胡景翼的撮合下,邓宝珊与三原读书世家的闺秀张玉燕结成了婚姻。张玉燕幼承庭训,多读诗书,为人贤淑,思想开明进步,以后为邓尽内助之力甚著。邓宝珊视三原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与此大有关系。    民国以后的陕西人,谁不以于右任为自己的骄傲!在三原,于右任更是妇孺皆知的“第一乡贤”。于、邓未谋面前,于右任在邓宝珊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是孙中山器重的革命干部,1906年去日本谒见孙中山时已加入同盟会,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居交通部次长要职,孙中山策动武装反袁时又命他归陕组建西北军(全国拟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军),虽因道路阻滞未能实现,但却鼓舞了陕西革命党人的斗志;他从青年时代就溢射的诗文天才,使无数爱国和进步的人们为之倾倒,加上他那日益隆崇的书法家的名声,都增加了邓宝珊对他的仰慕。更何况他是自己爱妻家乡的“乡贤”呢!邓宝珊恨不能登时与自己心仪已久的于先生一见。    民主革命的洪流把邓宝珊和于右任冲聚到了一起。1918年初陕西靖国军树帜后,各路武装并没有统一在一个号令下。5月,靖国军内部共同商定迎于右任由上海归陕。在王玉堂等人的陪随下,于右任化装成传教士,经豫西渡黄河,假道晋南、陕北,到达三原。8月9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正式建立,于右任为总司令。各部陕西靖国军改编为六路,邓宝珊隶属胡景翼的第四路,常为作战前敌总指挥。1945年于右任为邓宝珊之父邓友斋所写的墓表中说他们“为数十年患难交”,这情谊就始起于1918年。    陕西靖国军的斗争失败了。于右任辗转陇、川往上海,邓宝珊随胡景翼屈处直系旗号下。1924年10月的北京政变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成立了国民军,于、邓才有二度相会的机会。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右任被推为国民政府委员,年底往河南检阅国民二军部队,受到岳维峻、邓宝珊等前靖国军将领的盛大欢迎。1926年,国民军受到由帝国主义支持的直、奉军阀的联合进攻,不得已而退处西北,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联考察。5月,于右任接受李大钊的建议,在翻译马文彦的陪同下,到莫斯科见冯玉祥,催冯玉祥回国,在北方领导国民军响应南方北伐。冯、于归国,在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等参与下,举行“五原誓师”,由内蒙挥戈南下,驱逐河南军阀刘镇华,在陕、甘建立了国民革命的北方基地。于右任与邓宝珊又一次相会了。       在首次国共合作中携手同行       国共合作的形势促成了1927年初西安高涨的革命局面。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开展起来了。于右任兴奋地改旧“皇城”(清代满营防兵驻地)为“红城”。新潮激荡,人心奋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