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龙白族丧葬文化和礼仪
云龙,地处滇西北高原的三江并流腹地,是个多山、多河流、多民族的偏远地区,其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就有史料记载,名为比苏县;宋《大理府志》云:“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遂更名为云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杂居着白族、傈僳族、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二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起房盖屋以及民族节日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尤以丧葬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各具特色,有着特别的地域特点和山地民族神秘的文化氛围。占云龙大多数人口的白族,他们的丧葬文化也是尤为隆重、别具特色,尤其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对生者的厚爱和对死者的尊重,充满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
白族对于自己故亡后的安排处置尤其重视,他们讲究叶落归根,对生命归宿的共同愿望就是死在家里,这样才能得到安逸,与祖先同归。同时,他们对死亡坚信“前定死,后定生”的理念,当死亡来临之际,不悲观、不伤感,坦然面对死神的降临,豁达地面对死亡。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使白族人乐天知命,把生死看得很淡然,甚至于超然。许多年过花甲的老年人,都信守着代代相传的关于死亡的征兆,他们会在亲朋聚会闲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谈起自己的一些梦兆,如梦见祖先坐轿来接自己回去,家无喜事却门庭盈客等,来暗示亲友自己恐怕命将不久,希望自己的亲友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同时也暗示子孙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后事,尤其是喜欢在生前看到自己的寿木(也叫喜房)、衣冠(亦即寿衣)、琴床、生基等都置备齐全。
白族人对寿终正寝看得很重,俗语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客”、“七十四,八十一,阎王小鬼来叫门”。因此,到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一到古稀之年,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大事了,一旦感觉自己生命将不久,哪怕在千里万里之外,哪怕行动不便,举步维艰,也要千方百计赶回自己的出生地,以期叶落归根,寿终正寝。倘使死在外面,就不能葬入祖茔,这对白族人而言,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都是大不幸。因此,一旦家中的老人到了生命垂危的时刻,子女、至亲就会聚集在老人身边,邻里亲朋也会不约而同地前来看守老人,一则慰藉老人,二则送一送老人。一旦老人行将咽气,亲族中的长者就会把子女们早已准备好的宝气(碎银外裹糖,状如花生大小),按子女人数(一人一粒)喂给老人,边喂边告诉老人某某(子女名)给的宝气,宝气喂完,老人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
白族人讲究死者为大,盖棺定论。因此,人一死,生前的一切恩怨情仇皆一笔勾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吊唁者,都把装棺入殓的过程看得至为神圣而隆重。
白族人死后,在装棺人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赶快请来死者的后亲娘家人。死者后亲到了以后,确认死者生前子女孝顺,享尽晚福,属于寿终正寝,然后,在子女的请求下才允许装棺入殓。而在入殓之前,死者的子女必须在村民或亲友的搀扶下,带上点燃的香、硬币、蛋壳和盛水的器物,到临近的溪水中打来洁净的水来给死者沐浴净身。在装棺的过程中,死者不能带动物的毛和铁器制品,否则死者的灵魂会不安宁。净身沐浴之后,亲友们给死者穿戴一新,并将儿女早已备好的琴床等物品发送给死者,把死者从头到脚打扮一新,这样就可以体体面面的去见列祖列宗了。一切妥当后,村里的“岛兮”就会给这个新亡灵进行床祭。其内容大都是叮嘱亡灵要走正道,不要拖累亲人、朋友前往阴间等等。之后,前来帮助的村民方将死者放入洁净的棺木中,并念起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的咒语。至此,入殓仪式完毕,盖棺定论后,棺木停放在正房堂屋中,至此,方可开始白族丧俗中隆重的守灵备丧活动。
守灵备丧,即吊丧祭奠。是一个重要的丧葬活动,这一过程,是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丧俗礼仪的核心。由于云龙白族有五千年的悠长历史,而且,白族又是最早接受汉文化的一个民族,因此,在祭奠过程中,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汉文化的一些特点。
守灵,是活着的人们对死者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自死者入棺后,孝子贤孙们就必须身着孝服以男左女右为序日夜不息地守在灵柩两边。一者和死者的灵魂在家中作最后的厮守;二者要不断地以叩跪的形式答谢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三者防备猫狗进入灵堂。白族人认为,倘使猫从灵柩上跳过或狗从灵柩下穿过,死者的灵魂会不得安宁。这种古老的传说,暗含着对死者灵魂的尊重,也暗示着活着的人希望死者的亡灵早日升入天界,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守灵者在出殡之前,每晚到五鼓鸡鸣时,都要敬备香烛茶酒祭奠死者的亡灵,抚棺哭吊,直到出灵上山安葬的前夜。此外,白族人在死者灵柩安放好后,要在灵柩前安放一盏长明灯,以慰死者的亡灵,长明灯,意即此灯一经点燃就不能熄灭。因此,守灵的孝子贤孙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护好长明灯,不断往灯碗中添香油,直到出丧为止。
白族人信奉死者为尊,入土为安。因此,一般守灵的时日不长,一旦装棺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