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德的白曲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明德的白曲人生   可以这样说,除了丰富多采的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在白族聚居的地方能和歌谣相匹敌。这是因为在我的家乡,除了心灵,历史拒绝以任何形式来承载,即使象文字之类与心灵一样永恒的东西。   在家乡人看来,文字是恒久的,然而也是僵死的;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才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不断的创造中轻盈地飞翔。他们便干脆把活着的语言带在自己的身上,永远和神灵相伴同行。   飞翔的神灵于是就成了神话传说故事,就成了他们永远簇新的白曲歌谣。   在白族人的生产生活中,作为民歌主要表现形式的白曲是生动而美丽的,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而在白族地区流传的众多优美民歌中,张明德的本子曲是那样的引人入胜,影响深远。因此张明德被白族群众亲切地称为“白曲大爹”。      为流浪而歌   据《剑川县志》记载:“张明德(1900―1973年),剑川县板洞河村人,著名白族歌手……小时,家境贫困,幼时读书三、四年,辍学在家,十三、四岁学木工,十六、七岁因父母年老而开始耕田务农。青年时,为躲避国民党兵役,背井离乡,四处流浪生活。”   “白曲大爹”张明德的白曲人生便是从一个死者的灵堂开始的。   在张明德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村里死了一个人,按照村里的风俗,要是谁家死了人,全村人都要到死者家去问逝和听逝。在跟随父亲去听逝的那天晚上,张明德第一次长了见识。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本村的白曲老歌手――著名艺人王恩兆进入了张明德的视野,王恩兆在灵堂上唱的那首《灵前哭娘》的“白祭文”深深吸引了他。张明德挣脱了父亲的大手挤进人群,蹲到人群最前面,专心致志地听王恩兆深情而悠远地唱道:“一更灯火昏昏黄,一亲六眷聚灵堂,阿妈请起坐一会,听儿诉衷肠。想起阿妈恩情重,两眼不住泪水淌,十月怀胎在母身,血肉把我养……”   歌声是那样的沧桑,那样的悲悯,那样的哀叹,那样的情真意切,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年幼的张明德。   父亲参加完听逝,把张明德领回了家。回到家里的张明德心情久久没有能够平静下来,他的脑海里总是回荡着王恩兆《灵前哭娘》的唱词和旋律,沉思许久之后,张明德郑重地向父亲提出了一个请求:“爹,我想学唱白曲!”   “什么?”像儿子一样痴迷于白曲的父亲瞠目结舌,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要学唱白曲!学白祭文!”固执的张明德又重复了一遍。   父亲没有同意,低头沉思许久后,告诉他在民间唱调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明德知道自己拗不过父亲,便在私下里悄悄向王恩兆拜师学艺。王恩兆开心地收下了张明德这个小徒弟,并慢慢发现他对白曲唱腔和三弦的弹奏技法有着惊人的领悟力,记忆力还特别好。老艺人暗自高兴,庆幸自己收到了一个好徒弟,于是便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了张明德。   不久在王恩兆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张明德就能够开始自编、自弹、自唱了。那时他们经常弹唱的白族本子曲有:《黄氏女对〈金刚经〉》、《李四维告御状》、《鸿雁带书》、《山伯英台》、《出门调》、《放鹞曲》、《五更曲》、《割埂调》等。正当王恩兆沉浸在自己后继有人的快乐之中,张明德的“不务正业”被父亲发现了。   父亲二话没说就把张明德送去丽江跟一个亲戚学做木活。   张明德到丽江学了一年木活后,因想念自己的师傅和家人,便悄悄逃了回来。面对痴迷白曲的张明德,父亲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就不再强迫他返回丽江做木匠了。   一天,张明德路过村里一个绅士的家门,随便哼了几声调子解闷。没想到调子才出口三四句,那位绅士就带着家丁从家里冲了出来,硬说张明德对他们家不敬,公然在家门口唱下三滥的曲子。随后拧着张明德的耳朵到村里的祠堂,要按照村规对他进行惩治。张明德十分害怕,加之那时又传出县衙又抓“兵■”了的消息。无奈之下张明德只好背起三弦琴背井离乡,到临近的丽江、兰坪、鹤庆、云龙、洱源、大理、下关等地一边逃避兵役,一边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在此期间,张明德有时也会被请去唱唱调子弹几曲三弦,或者帮人做几天农活。他嗜曲如命,爱弦胜友,在劳动中仍三弦不离身,白曲不离口   长期的漂泊和流浪生活增加了张明德的人生阅历,于是他开始用白族调给人编“祭文”之类的东西,并创作了《定祉芝》那样深受白族群众欢迎的本子曲。      大地飞歌   1949年4月2日,剑川解放。从旧社会艰难地走过来的张明德,思想认识和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怀着“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同时为了讴歌时代,激发广大群众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张明德创造并演唱了《四二起义》、《援藏运粮》、《欢迎中央慰问团》、《二万五千里长征》、《唱红军》、《保匪作乱》、《取缔一贯道》、《斗地主》、《新放鹞曲》、《歌颂志愿军》、《二十四花朵》、《妇女翻身》、《出嫁歌》、《太和村史》、《金鸡三唱》、《月里桂花》、《雷锋》、《夺印》、《舍己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