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郁达夫故居:钓一江春水,觅一楼书香
他们的住宅,就在这条小弄中的一条支弄里头,是一间旧式三开间的楼房。大门内的大院子里,长着些杂色的花木,也有几只大金鱼缸沿墙摆在那里。
太阳晒满了东面的半个院子,有几匹寒蜂和耐得起冷的蝇子,在花木里微鸣蠢动。靠阶檐的一间南房内,也照进了太阳光,那小孩子只静悄悄地在一张铺着被的藤榻上坐着,翻看几本刘永福镇台湾,日本蛮子桦山总督被擒的石印小画本。
――摘自郁达夫散文《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
从富阳市中心顺着一条喧闹的街走下去,再转入一条狭窄的胡同。胡同原名“满舟弄”,现名“达夫弄”,到了尽头,便可看到一幢中式小楼,独立在富春江畔,这便是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故居为民国初年江南水乡典型的“三间二弄”格局,乌色木门之外,屹立着少年达夫的铜制塑像,手握书卷,远眺春江。
步入院中,芳草萋萋,花木扶疏。郁氏上几代多为中医,有喜爱花木及中草药的习惯。现在的院子基本保持了郁达夫孩提时代的原貌。樱桃落叶,植东,柚子常绿,在西。靠近屋前的阶檐口又筑起了两个高台花坛,种植花卉和中草药。经郁氏家人的辛勤培植,据说当时一院绿树成荫,四季花草吐芳,曾是很像样的个儒医家院。
如今,故人不在,但当年郁氏先人种植的樱桃、柚子依旧郁郁葱葱,见证着小楼的春风秋雨。散落在院子角落里的那口大缸,是郁达夫幼时曾失足跌落过的鱼缸,他后来在《自传》中对此事有过很细致的描写,可见此事留给他很深的印象。
立在院中,隐约能听到市井的喧嚣之声,愈显院中清寂。自古而今,文人志士大多是孤独的,达夫生后如此,生前也是。即便是满腹的经纶,也抵挡不了一些人对他私生活的种种非议,这种不被理解的痛楚,想必只有习惯了“高处不胜寒”的人才能承受。可终究还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抵不过世俗的偏见,他选择了远走异国它乡。
一楼的正厅里,陈列了丰子恺、黄苗子、茅盾、鲁迅、郁达夫等名家的题字及画作。室内有郁达夫坐过的藤椅、睡过的床,尤其楼下右侧的大灶以及小小的竹篮,让人几乎触及故里老屋的气味。
二楼是郁达夫最钟爱的夕阳楼。在这里,他不仅度过了近两年独居苦读的“伟大的预备时代”,而且是他与孙荃成婚时的新房。他们共同给此房取名为“夕阳楼”,郁达夫有《夕阳楼日记》,孙荃夫人有《夕阳楼诗稿》存世。屋里支着旧纱布蚊帐,一架老藤编制的书架,除了竖插几本线装古籍,还有不少旧得发黄的英文、日文书籍――郁达夫读书藏书之富是颇有名气的,不知这些书是不是郁达夫生前留下的。
从二楼的阳台远望,富春江美景尽收眼底。远处山色如黛,近处江水似玉。水天一色的江面上,点点白帆在游走。无怪乎,郁达夫要将“一川如画”这四个字,请人写好后挂在书房里。窗外的几株芭蕉高且茂盛,几欲将一片浓绿铺洒在书桌之上。斑驳的光影,透过古旧的木格窗棂,斜斜地照在屋内。我终于体会到了达夫为何对这里情有独钟,在这里读书写字确实是人生的至境啊!
遥看悠悠的富春江,不禁想起了郁达夫的几句诗――“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或许当年的郁达夫,的确想守着这一江春水,做个平凡的日钓徒。只不过温婉秀丽的富春山水,终究还是留不住这条心怀江湖的游龙――少年达夫终于还是出去了,顺着东去的富春江,开始了他漂泊的一生。谁知,这一去,竟没了归途……
离开达夫故居的时候,天色已晚,坐上游轮沿江而下,三五江鸥贴水飞过,游轮的气笛声划破长空,久久地回荡在富春江的上空。达夫故居在暮色中渐行渐远,最终幻化成一个小黑,点。满心的惆怅无处诉说,此行,只带走了一屋的书香和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
责任编辑 赵洪容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