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里果然有条河
“这里果然有条河。”记不清是谁说的了。
谁说的没关系,河照样在不动声色地流着,从山的深处流来,夕阳下泛动粼粼的光。清清的河水,水里的石头明晰动人,飘摇的水草历历可见,河上立着古朴的石桥,河岸是一排排柔软的杨柳和一片片绿荫。“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一块石头上刻着尹宜公的字。尹宜公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小河淌水》却是唱响了大江南北的一支歌。
尹宜公是《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这里就是他的故乡。
河在流着,穿越着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此时虽然没有月光,但我想像得出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它流动的情景:“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一支优秀的歌所营造的场景,所孕育的情感,所唤起的记忆,是超越时空,永远与听者同在的。不同时代的听者,都能够在歌声中凭着自己的想像,感觉出那条在月光下清悠悠流淌着的小河,和那种亘古不变汩汩奔流的情感。
这河的历史是悠久的。在山的深处,有一株千年古桂,它的树龄据说已有1790多年。它树干粗壮,树叶浓密,挺拔高大,一条清冽得让人艳羡的溪水从古桂后面不远处一个洞穴中汩汨涌出。我们在古桂下盘桓了很久,摘食了山里黄得诱人的黄泡,唤起了对童年的记忆。乡里的人说,这就是小河的发源地。当桂花开时,一条山箐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溪水穿透桂花的香气汩汩流淌,箐因此得名“桂花箐”。我吃惊于一条涓细的小溪,来到密祉小镇,竟然变成了一条河。乡里的人解释说,刚才古桂下的小溪,只是这条河的一个源头,此外还有其它源头,这河是由无数的溪流汇聚而成的。但我却不无固执地认定,这河的源头,就是那棵千年古桂下的溪流,它才是小河之源的正宗。
我开始想入非非,《小河淌水》这支歌,一定是在山里千年古桂的香气袅袅传入山下的夜晚,被一个纯情的少女唱响的。唱歌的时候,一定在中秋月亮最圆的时候,这时正是桂花开花的时候,桂花最香的时候,也是月亮最白的时候,人最能触景生情的时候。
这歌的历史应该是悠久的。河里的石头的颜色,让我想起了在太极顶看到那些石头――那些由赭红色的石头建成的,雄踞在弥渡、巍山、南涧三个县的交界处的古老建筑。在太极顶,义龙曾突然问我,这些建筑的特点是什么?我还来不及回答,他便抢着说,“是石头,所有的庙宇全部用的石头。”
是的,是石头!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的颜色意味着古老。极顶之处有一座遗世独立的石头阁子,叫转石阁。据说围绕转石阁上转三圈,就可求得好运。但我怯于心力,只由一位乡干部牵着手战战兢兢绕了一圈。绕到石阁背后,只见远的山近的壑,静静地铺展在眼底,像一袭硕大无比色彩斑斓的绣花毯,无端地便想起了前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正待细细观赏,突然间起风了,便有一种虚空感像飘忽的雾向我袭来,远山近壑在眼底飘了起来,一种飞升感不期而至。心跳突然加剧,头开始发晕,我抓紧乡干部的手,移开眼睛,一步一步绕回到转石阁的前面,心里暗自惭愧缺少“我欲乘风归去”的豪情。
站在太极山上,突然想到太极顶之名显然来自道家的太极之说,是一个极具文化色彩的名字。道家的太极,其实就是无极――既可超越时空无限大而不至于失度,也可以超越时空无限小而不至于归零。太极顶是一种高度,太极顶上的转石阁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一定来自这里历史的古老,文化的古老――这种古老,有万历《赵州志》记载的“传说细奴逻避难耕牧于此”为证,有享誉中外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发源于这里为证。
我们在太极顶上由古老的石头建筑而成的或道、或佛、或儒的石阁、石庙、石殿中流连,见到很多简陋而古朴的石头雕像,姿态生动、表情有趣,一块简陋至极的石头,因为艺术而有了生命。同行的小左,是搞美术的,看到那些石像,喜欢得不行,让我用相机给它一一拍照下来,带回去作资料。他说这些石像的风格有唐人的风韵,历史一定很古老。小左的话让我怦然心动,历史古老的地方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历史一定是古老的。一个地方有了古老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就能厚积薄发,在不经意之间产生出惊世骇俗的艺术精品,这是势所必然的。
带着这样的印象,我们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密祉乡文盛街上漫步,一路上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石头铺成的街道,两侧古老的店铺、庭院深深的马店,石头或土筑成的墙,饮水的井,喂马的槽。特别是临街铺面人家门前的楹联,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含义丰富,寓历史、文化、民俗、风景于短短的联语之间。一个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大抵是可以从民间的楹联上看出端倪来的。密祉所属在弥渡县,称得上是滇西古地。境内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战国铜鼓,证明了它历史的古老。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边陲设置益州郡,益州郡管辖下的云南县名册中有祥云、弥渡、凤仪、宾川,弥渡当之无愧是云南名称渊源最早的四地之一。
沿着文盛街一路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