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关大看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关大看点   雁门关      雁门关又称西陉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是长城要口之一,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冲。此处东西峻峭,中路盘旋崎岖,附近峰峦错耸,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的战略要地。自春秋起称句注塞,由唐始称雁门关。明洪武七年(1374)吉安侯陆亨,北移雁门关址数里,建新关于今址。现存关门3座,内有明朝所建靖边寺,以祀战国戍守雄关的赵国良将李牧。雁门关除关城之外,还有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隘口18个,构成极为严密的防御体系。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      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墙砌砖,周长3567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宁武关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偏头关      偏头关位于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偏关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包括偏关),沙场奋战,家喻户晓。现关城为明洪武年间改筑。清改置县,属宁武府,辖边墙四道。      平型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位于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1511)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附近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首次告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玉门关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武帝时所置。自魏晋以后,因安西通新疆东部重镇哈密的道路日见重要,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宋以后,中国和西方的陆道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今原玉门关址尚存方形城堡,由黄土夯筑而成,恢复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O余平方米。玉门关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更使玉门关名垂千古。      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为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鸦鹘关      鸦鹘关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近百里处,是明长城辽东镇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其为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辽阳副总兵韩斌所建,关门设障三道,故又称为“三道关”。头道关在今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村南0.5公里,关城修至两侧山脊,现存遗址墙高3米,基宽约7米,为方料石包砌,内填夯土而筑。二道关设在两崖对峙的山谷之中,砌石为障。第三道关设在一拔地突起的巨石旁侧,此石柱高约30余米。此关东西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叠嶂,惟此处有一形势险要的山口,可通南北。明代时,鸦鹘关是辽东镇通往建州卫主要通道,亦为朝鲜使臣入贡的必经之路。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关东依万仞山,西据犀牛山,拒马河宽阔的河床横列于长城之北,峰叠峦矗,如屏如障,为长城内三关重镇之一。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于紫荆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当时称为“五阮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      井陉关      井陉关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 为天下九塞之一。最初汉朝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后来改名土门关。唐以后称土门关或井陉关,明清时称井陉关。      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以隋开皇年间曾在此设苇泽县而得名。后来,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兵数万驻守于此,时人称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