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房四宝村落 苍坡村
苍坡,以文房四宝布局:村右有笔架山下对应铺砖石长街为笔,凿五米长条石为墨,辟东西二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村墙,井使村庄平铺为纸,行于其中,如在笔墨中游走……
楠溪江冬天的中午温暖如春,从冷清的丽水街上出来,走到岩头最繁华的新街上。到处都是阿杜嘶哑的声音,还有那些放了学,在街头闲逛的孩子们。吃了一碗楠溪江特有的素面,心满意足地走在异乡的阳光下。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口,有许多正在晒太阳的小猫,它们随心所欲地摆着姿态,雍懒如同刚刚沐浴过的杨妃。
这一站是苍坡,离岩头最近的那个村庄。
建在“文房四宝”上的古村庄
苍坡离岩头不远,坐三轮车大概20分钟就到了。中间要经过一片碧绿的田野,两边地势开阔平坦,温暖的山风可以无拘无束地吹到游人的面前。
远远就望见了苍坡村子的大门,像一把大锁住进村的主要入口。门口处的人很多,除了往来穿梭的游客和导游,就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们。大多是老人,在和煦的阳光下坐成一排,看着那些从远处慕名而来的游人,品头论足,交头接耳。还有趴在墙头上的孩子们,精灵鬼怪,探头探脑,都是小兵张噶的模样。
据说李氏祖先是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为躲避闽中的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到永嘉灵山的。他先是被周家招为女婿,后来东迁约一公里,也就是现在苍坡所在的位置上建宅,逐渐繁衍成为一个村落。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国师李时日设计的,他依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两个池塘,四周开渠引溪水环绕村庄,以水克火。历经千风雨年沧桑,苍坡村虽然在古建筑中新增了几坐“洋楼”,但基本格局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
楠溪江一带传统的“耕读思想”在苍坡的规划和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耕”指务农,“读”为入仕,因此,李时日在设计苍坡村落的布局时设街为笔,正对着村外的“笔架山”;街边挖有方形的池塘,也就是“砚台”;砚台边还摆有几根巨型石条,是为墨碇;有笔,有墨,有砚台,就剩下书写的事了,而村外的顷顷良田就是最好的纸张,每一次的辛勤耕作就是在这张纸上写下了最好的文章。苍坡李氏已经在这里耕耘数代,如果“写”成的“文章”集结成册的话,那也将是一卷让后人读而不厌的大书。
浑然天成古村道
漫步苍坡村中笔直的“笔街”,可以尽情欣赏两边的民宅建筑。它们大多有着雕刻精美的院门,“岁月无声却留痕”,如今,那些砖雕墙缝之中已经长满了枯草,宛如古稀老人。这些民居大多为宋式木建筑,或一进二轩,或二进三进四合院,中间院落宽敞,除了凉晒衣物外,还可以充当一个小型的“打谷场”,里面正晒着五颜六色的谷物和捆捆柴草。
民宅外面的巷道和院墙,都用青一色的鹅卵石垒成,简直是一座石头的城。在村中的小巷中往来穿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石头在楠溪江村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些幽深的小巷蜿蜒曲折,两边的石墙壁在粗糙之中见整齐,在天然之中显出人的机巧和智慧。更难得的是那些越过墙头的青青翠竹,天生就应该和这样的石墙相依相傍,因此长得茁壮茂密。大自然就这样被古村的人还原在自己的家门口了。
有些民宅已经被当地政府辟为苍坡的民俗博物馆,游客可以到里面看看那些古老的花轿、苍坡祖先们使用的农耕器具等,相信人们会对古村人的生活有更好的体会。
仁济庙后大宗祠
眼前的苍坡大门十分朴实,它的外形分左、中、右三段,人字悬山屋檐,中间高,两边低。明间两柱上前后出四条大插拱,承托着橼檩。整个大门造型奇特,头拱、月梁、大头梁上都可以看出宋代木结构建筑的遗风。据说这道大门和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因此被视为宋代建筑的珍品。
进入大门往左走,可以看到古柏沧桑,在苍翠枝叶掩映下的,就是村中的仁济庙了。仁济庙面阔五间,三面环水,说是一个庙,其实环境却如园林一般精致清幽。庙宇一般都造得刻板肃穆,李氏苍坡却不拘泥于这些,更注重艺术氛围和美感。推开大门,庙中间是一小方池塘,在四周建筑的合围之下更显得阴暗。虽是冬天,但池塘里依然浮萍点点,墨绿如同深不可测的潭水。据说庙中祭祀的不是观音、关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作周处的人。他的“事迹”曾经在《世说新语》中有过“报道”。传说周处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后来他改邪归正,为乡里除害,最后战死沙场,是历代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苍坡李氏能够在村中设周姓人神位来祭祀参拜,可见他们的胸襟不同一般。
从庙旁的偏门出去,就是李氏大宗祠。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是李氏却没有在乎这些。这里是苍坡、方巷两地(苍坡曾有李氏兄弟,在离苍坡不远的地方另建村庄,名为方巷村)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凡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此祭拜列祖列宗。在李氏宗祠的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