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快报道鲁迅逝世的杂志
今年是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1881~2011),逝世七十五周年(1936~2011)。我记得,以前这两个日子,是有不少活动的。诞辰纪念和逝世纪念哪个意义更重大,好像到了整数年,这意义方能凸显。鲁迅诞辰一百年的一九八一年,专门出版了新版的《鲁迅全集》。鲁迅逝世十周年(1946)和二十周年(1956),都有大的活动,一九五六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即含纪念的意思。
有家杂志每期都策划一个专题,然后按照专题约作者。我也经常被约到,有的选题我写得了,更多的情况是我没能力写或没兴趣写。今年有不少重大历史选题,我建议这家杂志弄个“纪念鲁迅”专号,约稿的编辑说主编对鲁迅有看法,这个选题免了吧。鲁迅的影响确实大不如前了,这是现实。我自己出过十几本书,都算比较顺利地通过出版社“选题”关,惟有一本关于鲁迅的书稿,四五回了,报到出版社,都败下阵来;最接近成功的一回,出版社都问到我稿酬是按版税还是按字数结算这一步了,最终还是没成。
其实有没有活动,书稿废不废,都挡不住个人搞“鲁迅专题”的热情。我自己尤其对鲁迅的“纪念号”“悼念号”有兴趣,最近淘得一册《生活知识》,很普通的一本杂志,却隐藏着很不寻常的意义,它竟然是鲁迅逝世后,最快报道这个举世震惊“凶讯”的杂志。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凌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逝世于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内九号寓所。最早向外界发布鲁迅病逝消息的是上海《大沪晚报》:“中国文坛巨星殒落,鲁迅先生今晨逝世,昨日起突发恶性气喘症医治罔效,今晨五时长逝遗体送万国殡仪馆”。我曾经写过,“报纸的消息报道速度比之杂志是快得多的,报纸是当日事当日见报,而最快的杂志已是鲁迅死去后的第六天了,这本杂志是《生活星期刊》,时间是1936年10月25日,它刊出的悼念文章仅两篇――胡愈之《鲁迅,民族革命的伟大斗士》,白危《记鲁迅》。”现在得到了《生活知识》,它证明“最快的杂志”的荣誉就不属于《生活星期刊》了(实际上这两本杂志同属一个东家,就是生活书店)。
这本《生活知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日出版,正是鲁迅病逝的第二天,比之《生活星期刊》早了五天。(说到《生活星期刊》,还要插一句。它的悼念鲁迅专号,一直是我想收藏的,可一直未能如愿。上个月在潘家园旧书摊,猛地见到一册,摊主用塑料袋装着,搁在身边――摊主认为要紧的值钱的书一般都放在眼前,生怕被孔乙己顺了去。由于是八开的大刊物,中间有一道深深的折痕,折得就快一撕两半了。摊主开价800元,最终商价未谐)《生活知识》是32开杂志,这一期是第二卷第十一期,封面是力群的木刻鲁迅像。我不懂木刻,最近看了一本洋人的版画书,里面说到某幅版画是“根据照片进行刻版”,方才醒悟版画也与画画一样得先有个“模特”,而这个模特有的时候就是照片。力群的这张留传甚广的鲁迅木刻像,实际的模特当然不会是鲁迅本人,这个模特应该是鲁迅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拍的照片(见鲁迅当天日记“同姚克往大马路照相。”),拿照片与木刻像对比一下,细节全对得上,衣领口的两个白道亦分毫不差。
由于时间紧迫,《生活知识》虽然获得了最快之声誉,可是内容的份量不免有些单薄,远不及后来的悼念号来得厚重。扉页是两张鲁迅照相,一张是前面说过的那张,一张是躺在床上最后的遗像。鲁迅的遗容,浓密的胡须仍在,像胡行之说的“唇上堆着一撮黑须”。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我们失掉了伟大的导师――悼鲁迅先生》,另一篇是材料性质的《鲁迅先生传略》。再有的是有一页鲁迅的墨迹。比较特殊的是该杂志居然这么快约来了两首悼歌,一首是《鲁迅先生挽歌》,歌词的前两句“你的笔尖是枪尖,刺透了旧中国的脸。你的声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的迷梦。”另一首是《哀悼鲁迅先生》,这首歌“拟《打回老家去》谱”,倒是一个应急之法,只要会唱《打回老家去》就会唱这首歌。
在逝世当月速度上胜出的刊物还有:《学生与国家》(10月25日)、《通俗文化》(10月30日)、《文化与教育》(10月30日)、《现代青年》(10月30日),4本杂志共计刊登11篇悼念文章。十一月出版的鲁迅逝世纪念刊就非常之多了,知名的有《文季月刊》、《文学》、《中流》、《作家》、《光明》等。此时的纪念刊,由于组稿时间较为宽裕,外形及内容都厚重起来(自此,人们对鲁迅的逝世已从初期的沉重“悼念”慢慢转向持久的沉思的“纪念”)。再往后,每年逢临鲁迅诞辰与忌日,总会有一些杂志想到要用出一本纪念专刊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如今,这些鲁迅纪念刊已成为颇具长远珍存价值的出版物。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纪念刊的特殊意义,鲁迅去世一个月那天,许广平、茅盾、孟十还(《作家》主编)、黎烈文(《中流》主编)等,去万国公墓悼念鲁迅,随后,田军(《八月的乡村》作者,鲁迅曾为此书作序)也来了,他除了和大家一起向鲁迅致敬,更是要把《中流》和《作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