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第二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l.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 (一)简介 奥地利心理学家、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精神分析法,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一)生平 Sigmund Freud 1856—1939 1856年5月6日 186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 1881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882年临床神经病医生 1886年结婚 1885年赴巴黎进修精神病学(沙科) 此后弗洛伊德的发展有三个时期 1895年 《癔病研究》 1900年 《梦的解析》 1920年 《超越快乐原则》 1923年患口腔癌 1938年移居伦敦 1939年12月23日病逝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 “自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人格结构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二)心理发展阶段说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前生殖器期(3-6岁) 出现“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1、口唇期(0—1岁) 新生儿的吸吮动作既使他获得了食物和营养,也是他快感的来源。 因此口唇是这一时期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分为两期: 0—6月 “无对象” 6—12月 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寻求口唇快感的性欲倾向一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接吻、咬东西、抽烟或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2、肛门期(1—3岁) 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这一阶段里有很重大的事件,就是这孩子有了他自己的主观意志。到了肛欲期,小孩从不能控制大小便,慢慢变成可以控制了。 在这期间,家长从小孩不能控制大小便时强烈地要求控制。而这时期,孩子快乐主要的来源来自于排泄器官的排泄活动。因为口唇期结束了吸吮动作减少了。 肛欲期有过创伤的人,容易产生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追求完美,同时犹豫不决,他老是冲突的。他想起一个A来,立刻想起一个非A来,想起一个B,就有一个非B。他老在两极晃悠。这就是肛欲固著的典型表现。一个不要,一个偏要,很像强迫症患者内心的冲突状态。强迫行为严重的人,我们提示,让他回忆或了解1~3岁期间,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让他导致创伤的事情。口欲期实际上是一种一元共生的状态,我吃着你的奶才能生活。到了肛欲期就是二元状态了,就是你是你,我是我。 精神分析论 3、前生殖器期(3—6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性欲的表现主要在于“俄底普斯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有性兴趣(又可称恋母情结),而女孩则过分迷恋自己的父亲(又可称恋父情结)。 恋父(母)情结最终要受到压抑,因为儿童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 精神分析论 4、潜伏期(6—11岁) 进入潜伏期的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早年的一些性的欲望由于与道德、文化等不相容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并一直延续到青春期。 由于排除了性欲的冲动与幻想,儿童可将精力集中到游戏、学习、交往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之中。 精神分析论 5、青春期(11、13岁开始) 在青春期,性的能量大量涌现,容易产生性的冲动。 青少年的性需求朝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建立两性关系。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认为,青少年竭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也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 青少年通常会采用剧烈运动来消耗体力,从而达到排解性的压力或宣泄内心焦虑与不安的目的。 二、Erikson简介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 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1902年6月15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1902年 德国 法兰克福 1927年小学美术教师 学习精神分析 1933年迁居波士顿 私人诊所 1939年入美国国籍 194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