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RM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论文
基于ARM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
摘 要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的大小。因此,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在系统硬件设计中,以LPC2103的ARM为核心的电阻、、
在系统的软件设计是以CodeWarrior为仿真平台,使用C语言编程编写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主程序模块、显示模块、电阻测试模块、电容测试模块和电感测试模块。
最后,实际制作了一台样机,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的功能和指标得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字:555振荡电路、LPC2103、电阻电容电感
目 录
摘 要 ii
第一章 前言 2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2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 4
第二章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设计方案比较 5
第三章 系统的原理框图 6
555定时器简介 7
测量电阻电路的设计 9
电容测试电路 10
测量电感的电路设计 11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13
主程序流程图 14
第四章 测试仪测试值分析: 19
第五章 参考文献 22
6.附录一 23
附录二 26
前言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的大小。因此,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路参数的数字化测量是把被测参数传换成直流电压或频率后进行测量。
电阻测量依据产生恒流源的方法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比例运算器法测量误差稍大,积分运算器法适用于高电阻的测量。
传统的测量电容方法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前者电路简单,速度快,但精度低;后者测量精度高,但速度慢。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速度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电容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恒流法和比较法。
电感测量可依据交流电桥法,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电感但交流电桥的平衡过程复杂,而且通过测量Q值确定电感的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电感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时间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
由于测量电阻,电容,电感方法多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本次设计是在参考555振荡器基础上拟定的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尝试用
电阻、、
当今电子测试领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已经在测量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电阻、
在我国1997年05月21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种电阻、电容、电感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等电位隔离方法,用于对在线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实行等电位隔离,其特征在于,将一个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直接连接,形成一个电压跟随器;将基准精密电阻的一端与被隔离的在线元件↓[x])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基准精密电阻的另一端与信号源V↓[i])或者地连接,被隔离的在线元件↓[x])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地或者信号源V↓[i])连接,基准精密电阻与被隔离的在线元件Z↓[x])连接的一端同时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通过导线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线路板上所有的隔离点连接,隔离点的确定方法是:在线路板上凡是与被隔离的在线元件Z↓[x])靠近信号源↓[i])的一端相连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另一端均为隔离端。
中国本土测量仪器设备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本土测试测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客观地说中国开发测试测量仪器还普遍比较落后。每当提起中国测试仪器落后的原因,就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精度不高,外观不好,可靠性差等。实际上,这些都还是表面现象,真正影响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瓶颈为:
1测试在整个产品流程中的地位偏低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品的制造流程中,研发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而测试则处于从属和辅助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部门配置上即可窥其一斑。这种错误观念上的原因,造成整个社会对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而造成测试仪器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造成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这是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实际上,即便是研发队伍本身,对测试的重视度以及对仪器本身的研究也明显不够。
2.面向应用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本土仪器设备厂商只是重研发,重视生产,重视狭义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营销体系和面向应用的研发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目前整体解方案流行年代的需求。所以,为了快速缩小与国外先进公司之间的差距,国内仪器研发企业应加速实现从面向仿制的研发向面向应用的研发的过渡。特别是随着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根本动力,应该利用这些动力,跟踪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3缺乏标准件的材料配套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仪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XX爱的句子大全.doc
- 20XX班主任(实习班)工作总结.doc
- 20XX社区党委工作总结.doc
- 20XX班子述职述廉报告.doc
- 20XX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doc
- 20XX行政工作计划.doc
- 20XX行政人事部工作总结暨20XX年工作思路.doc
- 20XX述学述职述廉报告.doc
- 20XX述职报告.doc
- 20_MW水冷磁体水冷系统节能优化设计1.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