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在书香飘逸中更和谐精选.pdf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校园在书香飘逸中更和谐精选

让 校 园 在 书 香 飘 逸 中 更 和 谐 ——建设和谐校园征文 第二党支部 王玉华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连续第五年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 的建议,后又有作家余秋雨撰文反对,称“阅读是浪费生命”,遂引发了一场关于阅读的大 讨论 本人对朱委员的提议举双手赞成。据新华社4月9日报道:现在连教师也几乎“不读书 不看报”,甚至有人把读书当成了一种“奢侈”。可见,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已经是不争的 事实。 国民阅读率下降,阅读习惯不强,已不是新问题。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与朱委员的呼吁相映衬的是,今年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伦的工作报告,提倡大家要多 读书,特别是多读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的书,并向大家推荐儒家经典《论语》和《于丹论语 心得》。朱书记还在报告中阐释了论语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仁”者爱 人,与人为善,有仁爱之心;“义”者助人,为他人着想,帮他人所需,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礼”者敬人,讲礼仪,懂礼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智”者识人, 知人知心,慎交友,近贤人而远小人;“信”者信任他人,取信于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 明史中,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文化一直起主导作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重要 位置。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受其滋润营养,成就了他们的丰功伟业,青史留名。最终中华 民族历经百年奋斗,洗雪国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读书的奥妙,先哲有很多阐述: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 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如智力不 集中,可令读数学,因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需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 因为这些人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 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常言道:“识书达礼”,说的就是读书会提高人文化素质的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 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那些经典的人文典籍,就会使人徜徉在世代先哲的智 慧海洋中,洞悉历史,参省人生,收获心灵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尤其对于那些善于读书、 善于思考、善于悟道的人,更会如林语堂所言:“善读书者,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而香却在骨里”,形成幽默、智慧、儒雅的行为品质。所谓“识书达礼”,就是说人们在读 书中明辨事理,境界素质得到升华。做人做事就多几分踏实,少几分浮躁;多几分慈悲仁厚, 少几分冷漠麻木;多几分豁达开朗,少几分斤斤计较,小肚鸡肠。更不肖说优秀经典那富有 哲理的至理名言有时会让人幡然醒悟、顿开茅塞,有如新的生命破茧而出,化蛹成蝶;那华 美的辞藻、那重墨浓情的精彩句段,更会让人感受语言的优美,令人飘飘欲仙陶醉其中。如 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那么,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一种超然。所以林语堂在他的 《读书艺术》一文中提到:“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的一种雅事”。 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有多少之分,悟道也有深浅之别。读书同时悟道,才会达到领悟文化的境界。 读书悟道达到了“有文化”的境界时,其一举手、一投足都会透出“和谐”的境界,产生人 格魅力。 被学界冠以“国学大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 2006 感动中国的季羡林教授堪 称读书人的楷模。季老一生酷爱读书,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在中华 优秀文化的滋养熏陶 下,他品格高尚,儒雅大度,俨然大家风范。黄宗江先生写过一篇《小题大做》,说的是有 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初来北大报到,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做,就顺手拉来一老人,请他帮忙 照看行李。等他过一小时回来时,那老人还在守着他的行李。他道了声谢谢,就离开了。可 是第三天,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他分明看到,那个给他照看行李的老者,正坐在副校长的位 置上。他就是季老。 在北大,季老不摆专家学者、领导、上级架子的事,脍炙人口。1982 年 10 月,学校举 行李大钊、蔡元培铜像落成典礼。校领导陪同中央首长和来宾来到会场。季老穿着朴素走进 会场,有一位做导引的学生不认识季老,以为他是参加建像的工人代表,就把季老引到后排 座上。季老不声不响,坐在那里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