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怀用镜头记录的别样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怀用镜头记录的别样人生

于怀用镜头记录的别样人生   一月上旬,南方各地已绿树成荫,北京还是一片萧条。在这凛冽冬日,这平凡的早晨,我们相约了一位不平凡的先生。   一大早,我正在检查采访所需的材料与器材,手机就收到了他的信息,“我已到达,你们在哪?”我看看表,比预约时间早到约20分钟,还是从偏远的郊区过来。   这就是于怀,一位自然风光摄影家。   一张图片 告诉你一段故事   见面后,没有太多的寒暄,于怀老师就开始一桢桢的向我们介绍他的作品。小小的电脑就是他的“百宝箱”,他讲的开心,我们也看的如痴如醉,恍若置身于美妙的山水间。在赞叹一张又一张的美丽照片时,我们发现,心中已流失许久的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对田园风光的欣赏,在此刻被一位摄影爱好者打捞。 蒙古雪原 新疆丹霞地貌 新疆神奇大地   1967年,于怀老师在北京十二中毕业,毕业后即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三团(现859农场)支边,那里的景致奔放、壮美。“我在北大荒是非常充实的。”于怀说,十年的支边生活,把人生最美的年华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岁月虽带走了蓬勃的青春,却留下了笃厚的情感。他挂念着这片黑土地,以及黑土地上无双的景致。但很遗憾当时没能拍下一些照片,为这一段峥嵘岁月留个纪念。后来于怀曾先后九次回到北大荒,拍摄景色、探望旧友,终于充分领略到了这“第二故乡”的独特之美,也留下了一幅幅经典之作。   “你那才叫生活,我们只是活着”   1980年初,于怀老师返回北京,先后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职工子弟中学教师、校长、北京核工业学校校长等职务。工作异常繁忙再加上经济拮据,追寻自然风光的这个爱好,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个小小软木塞,任大雨磅礴,狂风雷电,兀自深深浅浅的飘浮,不曾沉没。   同年年末,他用攒了一年的工资购买了一台理光相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也自此打开。买了相机后的这几年他前前后后拍了很多照片,较满意的一次是在新疆喀纳斯的拍摄,“我把那几百张漂亮的风光照片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当时我心中就激起去祖国各地拍摄风光的强烈愿望。我多次请假去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和西藏(除西藏的阿里和珠峰以外)等地拍摄,这些路线我几乎都走过了一遍。”其中张家界这个地方,让他印象格外深刻。 于怀老师历经艰辛拍到了张家界天子山的云雾――梦幻天子山   2008年,于怀去张家界采风,他想拍到自己期待的云雾飘渺的景观。但是天公不作美,并没有遇到。就在摄影团准备返京的当天,下起了雨。搞摄影的人都清楚,雨后山上可能会出现云雾。于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当机立断退掉了回京的车票,一个人留了下来。当时天色已晚,根本不可能再上山拍照,只好等到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于怀早早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到达景区时,工作人员还没开始上班。等景区一开门,他先乘坐摆渡汽车然后转乘索道,前后花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这次,大自然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等到达山顶时,由于又经过了一个夜晚,山上的云雾已被风吹散,于怀还是没能拍到自己期待的美景。   后来,不甘心的于怀又三次到张家界,最后一次,他直接住在山上,为拍云海,他不放过任何拍摄机会,不放弃一切可能。在他等待的第九天,大自然对他的执着与勤奋给予了昂贵的馈赠,在那群山之巅,于怀拍到了梦寐以求的景致,雨后的山峦,在云雾的缭绕中如梦如幻,犹如仙境。 瑰丽的自然风光   2010年12月,于怀参加去呼伦贝尔的摄影团。此时的呼伦贝尔温度已经低到了零下四十五度左右,无论穿得多厚,寒冷的风仍像锋利的尖刀刺破衣物,钻入骨髓,于怀是里面年纪最大的。他从不在奔波的车里补觉,怕错过抓拍美景的机会;他从不满足于导游推荐的拍摄地点,而是自己另辟蹊径寻觅美景;他甚至可以为了拍摄蘑菇石,五上梵净山(贵州铜仁);他可以在磅礴的大雨中,打着伞蹲守四五个小时,只为捕捉到昙花一现的自然景观。   诸如此类事件,不胜枚举,这在于怀那里早已成为常态,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他的朋友打趣道“你那才是生活,我们都是活着”。没错!精彩的人生源于对事和物的执着,凑合的那只能叫“活着”。   镜头后面的“头”比“长枪短炮”更重要   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画面,大多来之不易。摄影者为了拍到这一景致不知翻越了几座山,走了多少路,顶着怎样的风霜雨雪,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于怀说付出都是有收获的,“自费外出拍摄,跋山涉水,苦既是乐;免费供人欣赏,以影会友,分享既是乐。”在他看来,一次次拍摄计划的制定就有一回回的期盼,一次次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就是一回回的享受,一次次整理拍摄成果又有一回回的欣喜,一次次与朋友的分享及网上的交流受到了称赞,又是一回回的满足。   自2013年9月以来,他坚持每天在微信上发一组摄影作品与朋友分享,图片构图简洁又富有深意。他说,摄影即减法。越是简单的风格越能给观看者带来美的感受。无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