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学生当家”自主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 录
内容摘要 3
一、问题的提出 4
(一)社会发展要求办学思想的变革 4
1.学校教育的非工具性意义在增强 4
2.德育管理的“非道德化”倾向需要纠正 4
3.班主任工作亟待减负增效 4
(二)新课程呼唤教育管理的创新 5
(三)学生主体性迷失的状况急需改变 5
二、学生当家的概念与内涵 5
(一)学生当家的概念 6
(二)学生当家的内涵 6
三、理论依据 6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
(二)自我发展教育理论 7
(三)元认知心理学理论 7
(四)人本主义理论 7
(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7
四、学生当家自主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7
(一)学生当家——规划篇 8
1.规划与达成相结合 9
2.反思与修正相结合 9
3.承诺与监督相结合 9
(二)学生当家——实践篇 10
1.实施自主管理,唤醒主体意识 10
2.开展社会实践,锻炼自立能力 13
(三)学生当家——课程篇 14
1.课程当家 14
2.教学当家 16
五、学生当家自主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7
(一)学生当家——指导篇 18
1.教师“打包”,导向护航 18
2.学生“打包”,参政议政 19
(二)学生当家——评价篇 19
1.“四结合”的学生评价 19
2.“多维度”的班级评价 20
(三)学生当家——培训篇 21
1.成立培训专门机构 21
2.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22
3.实施“行知达”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 22
六、构建学生当家自主教育体系的意义与成效 23
(一)创新意义 23
1.系统思考,构建了学生当家自主教育体系 23
2.追求实效,创新了学生当家的保障推进措施 23
3.纵深推进,将学生当家理念根植于课程之中 23
4.创新实践,开创了校本课程辅佐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24
(二)实践意义 24
1.让学生快乐起来 24
2.让教师幸福起来 25
3.让教育有效起来 25
七、结束语 25
参考文献 26
附件目录 27
附件一:《学生当家----规划篇》 27
附件二:《学生当家----实践篇》 27
附件三:《学生当家----课程篇》 27
附件四:《学生当家----培训篇》 27
内容摘要
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的潮流使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在消退。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教育已经没有了市场。为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我校着力构建学生当家自主教育体系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建构一种主体式、参与式、创造式的“体验生成”的教育范式,这个范式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从而实现由“接受教育”到“体验教育”、“发现教育”、“建构教育”的飞跃,从而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当家”是我校秉承的“全心教育”理念的主要特征之一。全心教育是以“学生当家、教师打包、全心学教、五心五会”这十六个字为表征的。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学生当家”是基于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以及学校教育工作现状提出并付之于实践的。
(一)社会发展要求办学思想的变革
1.学校教育的非工具性意义在增强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最大的任务莫过于在高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似乎成为一种金科玉律。提高升学率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因为升学率而漠视了学生是生命个体而不是“考试机器”的客观现实。不幸的是,教育的功利主义依旧在侵蚀着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的工作目标似乎就是培养清一色的、整齐划一的“得分高手”。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生不快乐,教师不幸福,学校也难言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潮流不可阻挡,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在弱化,而其非工具性意义在增强,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在德育对象的物化与德育方法的反生理倾向。德育逐步演化为对“道德”知识的教学与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与教条的“美德袋”。学校在组织与安排德育活动时表现出对生命的忽视,对心灵的漠视。某些德育意识的确立却以对生命本身的损害为代价,如过度学习、过度强调集体主义与缺少对特质学生的特殊教育等;此外,学校道德教育的工具性意义被过分强化,其目的论意义被弱化。学校道德的实施所依靠的力量不是道德自身,而更多地依靠外在的行政管理。因而,道德也就未能作为一种精神而内化为青少年的人格品质,也就是没有达到“心得”的境界。这种德育诚如科尔伯格所说,既不算德育的教育,也不符合教育的道德。
3.班主任工作亟待减负增效
班主任工作繁重但是难言高效已是不争的事实。班级工作极其繁琐,且都压在了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往往是应接不暇,心理压力沉重,这样就造成班主任队伍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班主任的工作还往往只能停留在“管”字上,而不是促成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客观上,忙于班级琐事的班主任在更为重要的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以及对他们学习的关注与指导方面,却不得不“抽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