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练基础 1、【18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答案】 AE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慵:懒。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 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 “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E. 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 CE 【解析】C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分析错误,这里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特点。E项,“语言含蓄蕴藉”分析错误,这首词语语言质朴,抒情直白。 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沽。词人借品行高沽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性格。 【解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答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分析形象特征,此题注意抓住“慵”“且”“醉”和“梅花”的形象分析傲视权贵品行高沽行为疏放的特征。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① 刘禹锡 汝南②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无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作这三首诗,热烈赞颂这一重大胜利。②汝南,即蔡州。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三句用“路旁”而不是用“路中”,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此刻“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 B. 第七句中的“元和十二载”交代平蔡之战发生的时间,其实这一时间也可不在诗句中出现。 C. 蔡州老人曾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同时经历过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 D. 面对平蔡之战,诗人写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