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
亚洲流行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较为严重,大部分国家全年均有病例,流行高峰往往与雨季相一致。登革病毒Ⅰ-Ⅳ型所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均有流行,流行过程中有三种或四种血清型同时存在而成为地方流行区。 我国流行概况 我国最早在1873年厦门首次报道发生登革热,1928-1929年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1940年上海和南通,1942-1945年,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台湾及武汉等地,先后发生过登革热流行。 1978年广东佛山暴发登革热,疫情波及广东顺德、三水、江门、四会、广州及海南等地,发病达22122例,死亡14例。1979年10月广东中山发生登革热流行,发病496例。 我国流行概况 1980年在海南和广东两省共34个县发生DENV-3型流行,共报告452675例,死亡74例。1986年海南及广东的湛江、广州等发生DENV-2型大流行,发病118881例,死亡296例。 1995年、2001年和2002年广东三次发生登革热流行2004年浙江慈溪、江苏、福建等地也出现登革热暴发,2006年广东发生登革热暴发,2009年浙江义乌发生登革热暴发。 流行概况 今年泰国、老挝、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超过往年同期水平的6--8倍,截至7月8日,泰国已报告病例近6万例,死亡68人;截至6月14日老挝10159例,是去年同期的8倍;截至6月15日新加坡10108例,是去年同期的5.9倍。东南亚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点区域。 流行概况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及其引起的局部爆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11月。 今年截至7月7日,我国共报告登革热134例,除广东的1例病例外,其他都是输入性病例,病例输入地主要是安哥拉(27%)、泰国(23%)、老挝(11%)、印尼(8%)、新加坡(5%)。 传播 埃及伊蚊是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当雌蚊叮咬了病毒血症的登革热患者或灵长类动物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伊蚊感染后无症状,但可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按 蚊 库 蚊 伊 蚊 临床表现 ????1. 所有患者均发热 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断骨痛),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临床表现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风险评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风险评估,有6个高风险省份: 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云南 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一般在夏季,登革热疫区以七八月份为发病高峰,为什么我省两次暴发都在九、十月份? 我省的登革热暴发均为输入病例引起的当地暴发,登革热人与人之间不能直接传播,病例输入后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一个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18天左右)才能传播给二代病例,而且病例输入后至少要2-3个潜伏期才能出现大量的病例,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下72天左右达到发病高峰,所以我们的暴发一般比登革疫区晚两个月。 谢 谢 张建生 登革热流行形势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 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 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登革病毒原属B组虫媒病毒,现归入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黄病毒属包括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 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