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积液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积液1例
胡德金1 胡丹云2
(1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德金中医诊所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2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医院 湖北 十堰 442714)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1例顽固性膝关节积液患者采用针刺、火针点刺放液、内服当归拈痛汤加减和外敷白芷蜂蜜膏于患处。结果:经针刺14次、火针点刺放液9次、当归拈痛汤加减服用9剂、白芷蜂蜜膏外敷7次,该患者已彻底治愈。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积液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 顽固性膝关节积液;针药结合;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54-02
病例介绍:郑某,女,54岁,2009年8月27日诊。左膝关节肿痛半年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疼痛、肿胀,自服万通筋骨片及外贴麝香壮骨膏多日,不见好转而前来就诊。刻见患者左膝关节周围弥漫性肿胀,梁丘、血海穴处明显高突,压之波动,内外侧膝眼饱满,压痛明显,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皮温较健侧高,肤色不变,浮髌试验阳性,足踝部按之凹陷,T36.8C,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数。诊断:鹤膝风(风湿热痹)。揆度脉证,此乃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经脉不通,郁久化热酿毒,痰瘀浊毒壅滞而致。治拟清热利湿,蠲痹通络,活血止痛。取穴:阳陵泉、梁丘、血海、鹤顶、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阿是穴,上穴轮换取用,皆以泻法,施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5min行针一次,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疗程;起针后用中号火针点刺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等肿胀高突最明显处,淡黄色黏稠积液从针孔喷涌而出,随即用中号玻璃火罐扣住针孔吸拔约5min,共排出淡黄色黏稠积液约150ml,火针每3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嘱注意保护针孔,勿沾水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继取白芷50g,碾极细末,取适量与适量蜂蜜调匀,外敷肿胀最明显处,外用纱块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并处当归拈痛汤加减化裁,予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黄芩、炒白术、苍术、知母、党参、川牛膝各10g,葛根20g,茵陈15g,苦参5g,炙甘草6g,生薏苡仁4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3日后,诸症略减,仍遵前方针刺起针后,再用中号火针点刺肿胀高突处,用中号玻璃火罐吸拔出黏稠淡黄色积液约60ml。效不更方,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诸症逐渐减轻,从火针孔吸拔出的积液量逐渐减少,积液颜色和黏稠度,也由当初的淡黄色黏稠积液逐渐转化为血性稠厚积液,直至完全消失。结止2009年10月8日,经断续治疗,共针刺14次,火针点刺9次,中药服用9剂,白芷蜂蜜膏外敷7次,顽固性膝关节积液终得彻底治愈。后经多次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利,行则偻附,筋将惫矣”。故首选阳陵泉穴治之。
阳陵泉系胆经之合穴,也是八会穴中之筋会,有舒肝利胆,清热除湿,舒筋利节的作用,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曰:“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梁丘、血海、犊鼻、足三里、阴陵泉、鹤顶、内膝眼等皆为局部取穴,遵“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之义,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之闭滞,使气血流畅。又阴陵泉善利湿邪,兼能健脾;足三里既能清热,又专益气,二穴扶正祛邪并举。血海属脾经穴,具有活血养血祛风之功能,使筋脉得养,宗筋复健,关节流利;梁丘为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郄穴,气血聚集之处,具有补气养血、活络通经之效,主治膝关节肿痛和下肢不遂。鹤顶具有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功;内膝眼、犊鼻穴相对而刺,可活血祛风、散寒祛湿,以行气血,止痹痛。且足三里、梁丘、犊鼻穴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与叶天士所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不治,则气血不荣,十二经络无所禀受而不用矣”之论不谋而合。《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也,膝痛者,无有不因肝肾虚者”。因肝主筋,藏血,肾主骨,藏精,痹病日久,筋骨受损,可内舍肝肾。本例女性患者年过五旬有四,天癸已竭,肝肾亏虚之候已显露端倪,故刺太溪、三阴交、太冲穴等以补养肝肾,强筋健骨,滋水涵木。且太溪为肾之原穴,乃人身元气旺盛与聚集之处,取此穴不仅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而且还可滋阴降火,引火下行以归元,属“阳病行阴”之法;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取之有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之能;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湿热合邪为患,如油入面,胶着难解,患病日久,肝气必有所郁,久而化火升阳,故取肝之原穴太冲,养肝疏肝、平抑肝阳,与阳陵泉穴协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