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申就
說 申 就
黃 敬 傳
是在金文裡頭常見的套語, 但是歷來解釋的學者卻都沒有辦法提出較為讓人信服的說法, 這裡不揣淺薄, 提出自己的想法, 希望能得到學者指正.
叔向
用貈奠保我邦我家
另外番生 毛公鼎多見
最早解釋字的應該是宋代薛尚功釋為京,
清代孫詒讓先生初以為申, 但又以克鼎已有申字不決,
又如近人郭沫若先生將貈解釋為聯綿字, 而以為緟字, 又以東聲與周聲近轉, 因此又釋為綢, 貈字為古貌字, 貈貌同紐, 幽宵音近, 因此以緟貌釋為綢繆一詞
未雨綢繆講的是平常沒下雨的時候要先注意填補縫隙, 其實在其他金文文辭當中看來, 並不會像楊向奎先生說的[連貫上下文, 可以通曉], 比如毛公鼎
告余先王若德 用印卲皇天 貈大命
今余唯先王命 命汝亟一方
汝無敢墜在乃服貈夙夕念王威
如果表記讀音的字音還要轉, 那古人為何不直接寫更近似的周來表音? 如果是後來東音變成周音, 那何以後來沒有改東為周的字出現呢? 以毛公鼎銘文文意綴合, 這樣可以清楚知道郭沫若先生的緟貌綢繆的解釋並不正確.
楊向奎先生另舉
師嫠
今余惟乃令 命汝乃祖考舊官
另外又有其他或體如:
牧
今余惟乃令(命)
楊向奎先生認為從言從周, 隸定為調字, 屬於這些與其他青銅器常見相關的字是亭字, 因而將解釋為調停, 又不能推翻郭沫若先生的意見, 於是發展出大命天命用貈, 乃命用, 兩個詞組並不相同的論述,
其實調停即使在今天使用, 也應該是說在兩造雙方有衝突時第三方來協調停止紛爭, 其實這幾種解釋都與銘文文意不合, 更重要的是, 用今天常用的語辭來求證古語一定要很小心, 因為在其他不同的文句中套用比對, 就會發現沒有辦法合理解釋.
其他學者如高木森先生以為貈是宗周, 又以為鍾(史墙盤 鍾寧天子), 同樣也不能完全密合.
除了緟另外現在一般學者也比較趨向認為是莊或重
我剛開始也以為是莊
毛公鼎
維天莊集氒命
以為是同篇故意異寫的文字
另外像逸周書
予惟重告爾庸
因此很自然認為是重字
其中又以史墙盤
寧天子, 天子貈儈, 文武長烈
從上面主要的金文資料來看
我們可以發現貈這幾個字在金文開始出現是從懿王時代
以後一直到孝夷厲宣幽王都很流行, 形成套語.
1981年河南省南陽市郊(古宛城)出土西周晚期-春秋初期銅器
學者以為係屬申國銅器
申簋
南伯大宰中爯父 氒司作其皇祖考…奠簋
公彭宇自作…
目前如裘錫圭先生在著作中
引述資料相當詳盡, 裘先生在書中認為東陳田音近可通, 以陳靜仲奔齊以為田氏的例子, 自亂字紳(殮衣大帶)具有約束之意, 因此與東字相合, 申字與約束義遠而與延引義近, 裘錫圭先生花很多篇幅在解釋申(約束)與東的關係, 其實應該是因為無法解決東田何者為聲符意符的問題所致, 因為甲骨文與不同時期青銅器銘文出現繁簡不同的現象, 裘氏方家, 亦不能決也.
如果單論這個字, 構形與受爰類似, 我想這個應該是抽絲剝繭, 治絲的意思, 所以衍生申,引,延,展,治亂,辭,這幾個字, 因此不論,還是, 其實並沒有不同.
另外這裡還有幾點可以拿來討論, 希望日後考古能有更多證據
申國的申字只是後代典籍傳抄使用的今字, 金文古字寫作[], 說文以為身省聲, 申這個字其實就是延,古音可能具有-m語尾, 讀作 /sin,或sim/.
南陽郡(縣)也包括在古鄧州內, 所以[]也可能是鄧, 如果鄧字後起,那伯公就也可能是鄧伯鄧公, 的讀音就可能是/ting/.
出土青銅器所在地其實只能參考地望, 注意青銅器的來源也很可能會來自與其他敵國戰爭勝利的戰利品, 或是友邦餽贈得來. 這樣的話, 就有可能有其他不屬於發掘地本有的解釋.
詩經大雅嵩高提到的申伯改封的申 [于邑于謝], 意思是在原有的謝國建立新的宗廟與都城, 可是謝這個字也很奇怪, 因為言就是辭, 身就是申, 那麼這個就要唸作謝, 讀音是/sia/.
所謂南陽的稱呼, 來源可能很古, 從南這條銘文可以想到陽未必是山南水北的陰陽, 而是自古以來就是稱為南陽, 如果是這樣, 就應該讀作陽聲, 從東聲/tang/與陽聲近類.
在閩南話中
陳 dan
東 dang
田 tsan (古音tan)
像是從東得聲的陳陣等字, 今天的閩南語都讀作/dan//din/.
而像[等]這個字閩南語也讀作/dan/.
也就是說, 並不一定就是申, 可能是謝鄧, 甚至可能是陽, 但是無論如何,
這些變動都有一個古音可能相通, 只是改字的事實, 這就和周人封微子於宋,實際上發音沒有改變,只是不再用商這個字, 我們今天看到的申, 也只是典籍記載使用, 只是記音而已.
值得思考的是, 申已經是甲骨金文通用的干支字, 如果當時要寫申伯為何不直接用申這個字? 只有一個可能是這個字根本不是申, 又或者當時申並不同音
由於目前並沒有更適當的證據, 而且即使在現代, 三令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