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 老子与庄子 社会思想史复习课件
* *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 子 《道德经》(《老子》、《老子五千言》) 陈鼓应 任继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 一 “道法自然” “强字之曰道” “先天地生” 独立性、恒久性、本原性 以自然为法则、为依据 第一节 老子“自然”、“无为”的社会思想 二 “无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第57章 以“无为”的方式去“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三 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对统治者“有为”的批判 对礼法制度的批判 对文明与知识的批判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第75章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老子》第57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18章) 礼法制度的产生不合于自然之道,是社会纷乱之源。 摒弃人为的礼法制度。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19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第12章 “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第18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第65章 老子的理想社会论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80章 “老子对于原始社会生活的肯定和颂扬,其本意不是说要复古,不是要开历史倒车。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老子或者是以肯定原始社会的方式去批判奴隶制文明中的弊病,是以赞颂氏族生活的静谧和谐来批判现实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征战攻杀,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侵夺。” ——辛站军《老子译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宋国蒙(约在今河南商丘)人,是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庄 子 《庄子》:内篇7篇 外篇13篇 杂篇11篇 陈鼓应 第二节 庄子“在宥”、“天放”的社会思想 “在宥” 庄子认为民之常性在于自生自灭、自由自在,不需要人为的管理与控制,任何人为的管制都是对人民真性的破坏。所以“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不治为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