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渚学校教科室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环渚学校教科室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2013年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工作要点》为指导,本着“环而纳之,立德成渚”的学校教学理念,围绕《环渚学校2013-2015三年发展规划》的工作目标,引导教师确立人人是研究者,就是研究的,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突出研,二、工作立足新课程新理念,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与学方式、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提高等方面组织教师有效教学专题讲座。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公开示范课开活动,新课程有效教学。
抓好课题研究,科研。
围绕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负责人姓名 单 位 39 利用”课堂观察”,重构新居民子女学习起点的研究 规划课题 费利荣 环渚学校 40 新居民生源背景下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研究 规划课题 朱新丰 环渚学校 41 七年级新居民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规划课题 李丽峰 环渚学校 42 小学数学体验型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规划课题 沈选成 环渚学校 (2)做好2013年度吴兴区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的管理工作(文件见2013年4月)
序号 课 题 单 位 负责人 职称 完成时间 104 利用“课堂观察”,重构新居民子女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起点的研究 环渚学校 沈丽娜 中一 2014.05 105 通过“课堂观察”,构建新居民子女英语学习起点的研究 环渚学校 施玲玲 中二 2014.01 106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新居民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实践与研究 环渚学校 杨 琴 小一 2014.01 107 重构新居民子女口头作业起点,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环渚学校 杨赞丽 小高 2014.04 108 基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环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环渚学校 沈伟萍 中一 2013.12 109 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发展性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环渚学校 焦秀珍 中二 2013.12 (3)做好省、市、区三级教育科学2014年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吴教科规办〔2013〕6号)
(4)做好校(园)本联盟优秀研训案例评比申报工作(11月)
(5)将重新启动当年的英语衔接教学研究的课题小组。
发挥以往我校在英语教学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探究新居民随迁子女英语教学中新困惑,新难题。以此进一步充实校本课程,营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语教学以及校园文化。继续启动英语衔接教学研究小组开展工作,提出新问题,研究新举措,形成案例或论文。(如语文诵读经典的评价,英语口试标准的评价,科学作来再订正的评价等)。
(6)聚焦评价改革,全面衡量学生素质。
环渚学校秉承“环而纳之”的办学思想,广泛接纳来自各地的新居民随迁子女就读。具体体现在学科教学上,接纳包容更应基于对这些学生学习起点乃至评价模式的重新建构和研究。在原有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建构新的评价体系。本学期将计划初步启动个别教研组建立一套本学科的学生评价或达标体系,搞试点。
3。结合多元平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的初衷,是为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1)结合社团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着力扶持几支有全校影响力的社团。如:吾颜六社社团、文馨社团、舞欣社团和学校健美操队,并形成具有环渚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2)创新德育模式,建构学校德育系列校本课程
在坚持完善“文英”奖学金和“阳光少年”评选基础上,继续根据我校的实际探索德育新模式,联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建立环渚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建构学校德育系列校本课程。例如根据男生、女生身心特点的不同,尝试建立“雄鹰展翅”男生俱乐部和“豆蔻芬芳”女生工作室等平台进行德育的分领域教育;把“道德大讲堂”的模式细化到班级,结合班会活动开展每月主题式的“班级道德小讲堂”活动,过程中探索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
4.推进“比教学”工作,形成相互学习的良性教学氛围。
学校、教研组将组织各种校级教学比武活动:如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学科优质课评比,自制多媒体(课件、软件、教具)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论文评比,教师教学设计评比等。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