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教授“三焦辨证”论治痤疮经验探析.docVIP

黄莺教授“三焦辨证”论治痤疮经验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莺教授“三焦辨证”论治痤疮经验探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黄莺教授“三焦辨证”论治痤疮经验探析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 610075 ; 2通讯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610072) 摘要:痤疮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损容性疾病。吾师黄莺教授师承于四川文氏皮肤流派文琢之传人之一、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从事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治疗痤疮独创心得,善从三焦辨证内治及外治,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有独到的见解。 笔者总结其治疗痤疮的经验,分享同道。 关键词:黄莺;三焦辨证;痤疮;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男女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又称为“粉刺”,认为其多由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导致气血郁滞,阻于颜面肌肤而发。本病是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遗传、化妆品使用等因素有关。据调查,其发病率高达85%,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的增加、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规律的改变和化妆品的滥用,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呈逐渐扩大趋势。现代医学治疗痤疮方法颇多,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和有一定的副作用,促使患者寻求中医治疗的需求增加,为中医药体现优势提供了切入口。吾师黄莺教授师承于四川文氏皮肤流派文琢之传人之一、四川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从事临床30余年,曾获全国中医药传承高徒奖,累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痤疮独创心得,善于三焦辨证理论和内治、外治法则运用,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有独到的见解。 1.病因病机 明清外科三大流派之一的“心得派”代表人物高秉钧曾在《疡科心得集》提出“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从而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吾师灵思巧变,继承不泥古。认为痤疮病变虽发于机体之上部,但也可从三焦辨证,属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素问middot;生气通天论》记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自然中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太阴多气少血助毒热上行,郁于头面胸背肌肤为其外因,痤疮病因病机源于上焦;《外科正宗》记载:“肺风…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嗜食辛辣肥甘之品,酿湿生热,结于脾胃,热气循阳明经上蒸面部而发为痤疮,四川位于盆地,低气压,多湿气,且川人嗜爱辛辣肥甘厚味,胃肠湿热较重,痤疮病因病机多源于中焦;临床多见的青春后期痤疮多见25岁之后男女,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种负性事件(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夫妻感情不和、离婚丧偶、与同事或上级关系紧张等等)致气郁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阴液,,久之则病及肾阴,最终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熏蒸面部而发为本病,痤疮源于下焦。虚实夹杂者,病机多源于久病或过用苦寒中药所致,也有部分女性痤疮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与冲任不调密不可分。综上所述,临床运用三焦辨证,治则采用清上、理中、治下,现分述如下: 2.辨证论治 2.1 上焦实证——肺经风热型 主症: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2] 次症:颜面潮红,皮肤烘热或灼热,鼻息气热,可有痒痛。伴有口干、便秘、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或脉数 治法:清肺泻热、凉血消风 选方:黄氏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 地骨皮15g 牡丹皮10g 生地15g 薏苡仁30g 白花蛇石草30g 桔梗10g 皂角刺10g) 2.2.中焦实证—— 胃肠积热型 主症:炎性丘疹数量较多,同时伴有脓疱 次症:面部潮红、口苦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通腑方药:三仁汤合消瘰丸加减(杏仁15g 蔻仁10g 薏苡仁30g 丹参20g 玄参20 浙贝母15g 桔梗20g 桑白皮15g 地骨皮15g 牡丹皮10g 白花蛇石草30g ) 2.2.1中焦实证——湿热蕴肤型 主症: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 次症:间有结节,或伴口臭,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忍冬藤20g 野菊花15g 蒲公英15g 天葵子10g 紫花地丁15g 丹参20g 薏苡仁30g 焦山楂20g 白花蛇舌草30g ) 2.2.2中焦虚证——脾虚痰淤互凝型 主症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