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炎
程远侠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 163453)
【中图分类号】R7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178-02
【关键词】 鼻窦炎 内窥镜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彻底清除鼻窦病症。近年开展的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治疗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我科自2008年10月份至2009年10月末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共计50例完整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所有50例患者均为门诊手术24岁~62岁,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令43岁,术前认真询问病史,包括鼻窦炎症状,变态反应及免疫病史,进行前鼻镜及鼻窦内窥镜检查,克瓦氏位X光拍片后确诊,对疑有上颌窦囊肿及后组筛窦,蝶窦有病变的患者,均行鼻窦CT冠状和轴位扫描。
1.2检查及手术设备 手术用0deg;、30deg;、70deg;硬性鼻内窥镜,及手术器械。患者术前鼻腔粘膜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纱条进行表面收缩麻醉后行鼻窦内窥镜检查。
1.3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或头部垫一薄枕但尽量不要超过10deg;角,手术主要在0deg;或30deg;鼻窦内窥境下进行。首先取出鼻腔填塞的麻醉纱条,如果双侧上颔窦有病变,术者应本着先左后右的原则,1%利多卡因加少许付肾5ml以6号长针头折弯45deg;左右,于中甲前下缘,中甲附着处,钩突附近浸润麻醉1~2ml左右。取钩突前缘纵行切口,分离中鼻道粘膜,暴露筛泡骨壁并切除钩突,用30deg;~90deg;角度咬骨钳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清理中鼻道区域及上颌窦腔内的病变,根据病情开放清理筛房。有上颌窦囊肿者采用双径路方法摘除,将带鞘的穿刺针由患侧下鼻道刺入上颔窦,内窥镜由管鞘进入窦内观察再用息肉钳沿此径路摘除囊肿,术中出血较少双侧达到60ml左右。术后窦腔用碘仿油纱条填塞,术后三天撤出纱条。
2 治疗结果
术前最常见的流脓涕、头痛、鼻塞三大症状,术后完全消失者占95%,术后随访至今,均自觉症状好转,无一例术后复发。
3 讨论
3.1鼻内窥镜手术问世以前,对本病的治疗以反复的上颌窦冲洗,柯陆进路的上颌窦根治术,鼻侧切开术治疗,复发率为32%~100%不等。近年来在综合治疗方面获得了许多进展。传统鼻窦炎手术的建立,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手术的处理原则也是根据重力作用原理,使窦腔与鼻腔通畅,彻底清除病灶,手术区域不涉及原发病灶的中鼻道与前筛处病变,然而传统的鼻窦炎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实验已经证实鼻窦内的粘膜纤毛向自然开口处运动的客观观律,这说明了近百年以切除病及牺牲部分健康组织达到引流目的的上颌窦根治术,下鼻道鼻内开窗术实际上违反了规律,所以常因鼻腔粘连,水肿和疤痕形成等而手术失败。许多临床资料证明: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内原发病症,慢性上颌窦炎确定及以治愈。我们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体会运用鼻内窥镜治疗上颌窦炎有以下优点:
3.1.1在鼻内窥镜下手术亮度强、清晰度高,解剖清楚,尤其是开放上颌窦自然孔时,用70~度镜子可以观察整个窦腔范围,能较广泛彻底地清除病变,并能查到窦腔深部的细小病变。
3.1.2出血及付损伤小,传统术出血较多,术后患者反应较重,组织的渗出,肿胀亦很明显,新术式避免了以上缺点。
3.1.3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鼻窦粘膜功能,促进鼻窦粘膜的恢复,从而建立鼻窦的正常引流因而疗效理想,一改以往复发率高,效果差的状况,使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3.1.4减轻患者负担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值得广泛的推广。
3.2系统的免疫治疗和抗霉菌治疗,如脱敏治疗,口服和局部冲洗皮质类固醇,手术后用双氧水和抗霉菌药物冲洗术腔等。这些方法的采用,使保留粘膜的开放性手术方式成为可行。临床结果表明:在保证具备系统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经鼻内窥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是可行的。窦内粘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治愈鼻窦炎的基本条件。为此建议,除侵袭性鼻窦炎以外,手术方式应以开放术为首选。
参 考 文 献
[1] 陈虹,王淑芝. 鼻内窥镜手术配合的经验总结.中华护理杂志,1996.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
[3] 黄鹤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