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从梦中漂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帆从梦中漂来   2006年8月的黄浦江上一艘鼓满金风的三桅古帆船,缓缓驶入黄浦江,张满的风帆如展翅的大鹏双翼,迎着激涌的浦江潮和两岸的欢呼声,翱翔在江上。它是一艘快速木制拉帆仿古商船,一艘以远洋贸易催生的城市――瑞典第二大城哥德堡市命名的“哥德堡”号。那天在沪淞口码头的喧天锣鼓声和秧歌声中,我挤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一睹亲临码头迎接“哥德堡”号抵达上海的瑞典皇国公主和太子的风姿,那天,我延胫举踵,翘首以待,等待有朋白海上来,期盼着梦中的风帆飘浮而来。   261年前,“哥德堡号”曾三次沿着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往来于哥德堡与中国广州,见证了中瑞友好的贸易兴盛。   1745年9月12日从中国运载大量茶叶瓷器,历经艰难万险眼看就要回到祖国时,却在距离哥德堡港900米处的海域触礁沉没。   漫长的260年后,重建的“哥德堡”号承载着瑞典人数世纪梦想,承载着文化使命的文化旗舰,扬起风帆,沿着先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新回到了中国,来到上海,“哥德堡”号如梦中驶来,让我心旌摇动。      信步古铜色的橡木甲板,浏览浮动水上的航海历史博物馆      登临动人心魄的“哥德堡”号是在一个金秋10月的艳阳天。江风里漂浮着缕缕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北外滩码头上搭起了古城堡,营造出一个中世纪北欧风情,与东方明珠塔和现代高楼隔岸辉映。进入码头,一幅幅介绍瑞典历史文化的书籍、资料图像扑入眼帘,最引人入胜的是与安徒生齐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瑞典女作家西尔玛?拉格洛夫的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把我引入奇幻的北欧童话世界,好像曾经陪伴我童年时代的小伙伴,淘气可爱的尼尔斯骑着野鹅飞越瑞典的山川、湖泊、森林、飞越大洋、飞越时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上海,飞抵我的家门口,牵动着我不眠的童心。   洋溢着历史荣耀的仿古船“哥德堡号”静静的泊在码头边,船尾旗杆上蓝色瑞典国旗在江风里猎猎招展,喜气洋洋地迎接我的到访。   登上“哥德堡号”,高耸的帆塔,林立的桅杆,帆桁相叠,满目密布如网的帆绳,大大小小系缆桩和各种索具,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黑色的船体上部勾画出的一道蓝色舷墙上镶上一道金边,十分大气,船头和船尾,都饰有华丽精美的金色木雕装饰船身,船头是3.5米高,重1200公斤的雄狮金色木雕,骑跨在冲出船艏的三角帆桅杆底部,威风凛凛,是勇气、警惕和防御的象征,极有气势。船尾是宝蓝色的船楼,巍峨堂皇。带阳台的白色舷窗下是造型取材干希腊神话特莱登的人首鱼尾神木雕,希腊神话是当时欧洲商船装饰的流行素材,传说特莱登吹响海螺号角能呼风使舵,披风劈浪,吓跑海上敌人。还有框在月桂花环雕塑中的哥德堡城市徽标,两条海豚木雕分别装饰着船尾左右两舷,意为海豚是水手的向导和好伙伴。还有瑞典国花白菊花、睡莲花卉图案和贴近水面的的雄鸡木雕等,每个木雕都有一个精彩的北欧神话故事,镂空镌深,至精至美,相映成趣,尽显当年北欧蓝旗国大帆船的典雅气派。   在船头的正前方一个木框里悬挂着青铜船钟,航行时每正点和半点敲响三下,是船上的报时钟,也是航行时与驾驶台联络的信号。凝视间,仿佛黄浦江上漂浮着悠远的200多年前的钟声,古代航海的岁月在钟声里浮现眼帘。   甲板上的绞车、桅杆柱子、人力舵、海图室、船长室,触目所及全是木结构,古朴斑斓。全船大约有1 000多个木制部件组成,最多的是挂在帆桅上的滑轮,大大小小700多个,大的50公分,小的如手指,全是依照打捞出的老“哥德堡号”上的滑轮仿制,用榆木板手工雕刻,精密调试而成。虽然桅杆上所有风帆已卸下保养,但全船26面手工缝制的亚麻船帆,总面积达1964平方米,十分壮观。还有全是手工制成的粗细不等的20吨缆绳与绳索,全船有55000枚铁钉,是在船厂手工锻制而成。徜徉其间,给人沧桑感和复古如古的感觉。4000多名瑞典工人用18世纪中叶的造船技术,靠手工活,耗时15年,精心打造“哥德堡”号的情景可见一斑。   登上船尾的日光甲板,视线豁然开阔,这里是驾驶台,白天只有被值班的高级船员许可才可上,也是预留给皇室和贵宾的活动场所,移步于此给人不尽的遐思漫想。   顺着陡峭的下舱梯,来到主甲板下的二层舱,古铜色的舱顶舷壁,幽暗中闪烁历史光辉。   这里是炮舱,左右两舷各有五门火炮。18世纪的“哥德堡”号是艘商船,但为抵御海盗,“哥德堡”号获许悬挂蓝底黄色十字双角海军旗,配备了全重700公斤,口径9.5厘米,射程250-300米的30门铸铁火炮。在热带地区,炮筒还是闷热的船舱透气孔之一,如今的“哥德堡号”仍然悬挂海军旗,但火炮用于和平目的,当船进入外国新港口或贵宾登船时,鸣放礼炮,表示欢迎。   两门火炮间有长桌与箱子相隔,是船员的用餐桌,坐在桌边箱上,环目四顾,感受当年航海生活的艰难困苦。其实,炮舱还是船上最大的起居室,船员们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