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呼唤“黄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众呼唤“黄派”!   “黄派”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演唱艺术之概称也。   “黄派”面市,绝非偶然,是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作用也是黄新德和他的群体奋斗攀登的必然。   戏曲艺术讲究流派。因为它是一个戏曲剧种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四大徽班进京,好戏连台,名角如云,尚无流派之说。程大老板(长庚)主持三庆班前后,徽班逐渐演变为京剧,影响由京津蔓延全国,于是有了“老三鼎甲”、“新三鼎甲”以及“同光十三绝”之美称。不久,谭鑫培异军突起,被尊为“伶界大王”,朝野为之倾倒,街头巷尾到处传唱“一马离了西凉界……”,一刹那,“无腔不学谭”成了时尚,这才有了“谭派”之说。“谭派”之后,又出了个“三大贤”,即“杨派”杨小楼、“梅派”梅兰芳和“余派”余叔岩,京剧艺术开始进入了鼎盛期,被示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尊之为国粹。生旦净丑,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百舸争锋,一出《空城计》,听了“余派”(余叔岩)的,还要听“言派”(言菊朋)的;一出《四进士》,看了“马派”(马连良)的,还要看“麒派”(周信芳)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更是如此,剧目、唱腔、表演均有“不同”,而艺术魅力尽在这些“不同”之中。正是这些“不同”流派之间蕴藏着的竞争力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有流派,其他戏曲剧种呢?据我所知,越剧有,评剧有,豫剧有,川剧有,粤剧有,秦腔有……,这些剧种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这些戏曲剧种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那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黄梅戏为什么没有流派呢?其实黄梅戏也有流派,问题是我们的研究工作、总结工作和宣传工作没有跟上去。黄梅戏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顽强拼搏,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才由安庆、池州地区的农村逐步进入了城市。我虽是安徽人,且生长在皖江岸边,也是到1954年才知道安徽有个黄梅戏,在上海一炮而红。记得那时看到的几位老艺人的精彩表演――仅以男旦丁永泉(丁老六)、查文艳和胡霞龄三老为例,就耳目一新,很为震惊,那么质朴,那么生活,那么细腻,特别是对农村(集镇)妇女形象的刻划真是入木三分,活龙活现,更为可贵的又是那么的“不同”,他们各有受业之徒,各有众多的追随者。遗憾的是在他们主要活动地区的农村,没有相应的宣传和舆论工具,如果当时他们也拥有这一切,并有一批热心的研究者,就像齐如山帮助梅兰芳、罗瘿公帮助程砚秋那样,帮助他们总结提高,那么“丁派”、“查派”、“胡派”、……也可跃然而出,至少可以名扬皖江乡镇。尤其是丁永泉,当年就“黄梅戏的梅兰芳”之称,他作为黄梅戏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集名演员、经纪人和教育家于一身,确有梅兰芳大师的风范。遗憾的是,当时的历史没有给当时的黄梅戏这种机遇。   “一唱雄鸡天下白”。在时代和观众的欢呼声中,以严凤英、王少舫、潘俐、张云风等为代表的黄梅戏名家脱颖而出,他们出手不凡,在很短的时间里,唱响合肥、征服上海、轰动京师、影响海外,为黄梅戏迎来了“梅开一度”的盛况,把黄梅戏艺术事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别是严凤英、王少舫两位表演艺术家联袂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两部经典,由舞台搬上银幕,由安徽传遍全国,他们二位也由一个地区一个剧种的著名演员跃入全国的知名表演艺术家行列,受到文艺界诸多大师的首肯和广大观众的喜爱。拜师者有之,研究者有之,就在“严派”、“王派”呼之欲出之际,更为遗憾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突然降临神州大地,百花凋零,斯文扫地,元勋倍受磨难,精英尽遭蹂躏,黄梅戏和她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劫难逃,严凤英被迫害致死,王少舫是九死一生,黄梅戏竟被改为“红梅戏”,什么艺术事业,什么风格流派,还有什么谈头……   在历史重新走上正规之后,劫后余生的黄梅戏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合肥、安庆、池州以及湖北等地相继涌现出一大批黄梅新锐。这批青年人真是锐不可当。他们面对的是更加开放的艺术世界,思想活跃,充满探索精神,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发展,敢打敢拼敢闯,很快为黄梅戏掀开了“梅开二度”的大序幕。黄新德就是其中的一员。新德十三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专业班,这个带有科班性质的学校,除了专业课,还设有文化课和基本功等课,特别是基本功课的老师,都是从北京等地聘请来的京剧名宿。教的严格,学的刻苦;几管齐下,根正叶茂,为他从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德毕业之后,几经周折,调入“省黄”,为新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一是有幸和他崇敬的少舫老师朝夕相处七年之久,对少舫老师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认真学习,仔细分析,反复揣摩,并结合自已的实际运用到艺术实践之中,很快成为青年演员的标杆。二是有幸和诸多作曲、编剧、导演以及老中青三代演员合作,且能在合作中善于发现和吸取他人之长,不断充实自己,这是新德团结自己团队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三是有幸在参加会议和巡回演出之际,作为一个有心人,广泛交友,而且善于交结诤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